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我在80年代当文豪 > 第38章 抄这个我没压力啊

第38章 抄这个我没压力啊

“同学们继续逛吧,燕园有些风光还是很不错的。”

开学伊始,需要忙活的事情太多,景洁老师离开前,对来到身旁的邱石和蔼一笑。

没有老师不喜欢优秀的学生。

这孩子还格外优秀。

北大一些青年教师的作品,想登上《人民文学》都不容易。

学生们不知道,其实他们中文系老师,私底下对邱石和他的作品多有讨论。

邱石和《人民文学》的编辑朱玮,往侧方走了几步,本意是不想挡住路,可是班上同学哪有要走的意思啊。

一个个瞪大眼睛瞧稀奇。

《人民文学》的编辑找邱石有啥事?

甭管啥事,都不是小事。

有人在想,我啥时候才能被国刊的编辑登门拜访啊。

班上的小字辈,如梁左、苏牧、李春等人,更是在枯草地上席地而坐,把这场会面当成大戏看。

程建功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儿,喃喃自语:“他竟然还真是作家邱石,真是啊!”

眼睛里已经泛起绿芒。

梁妈他都不想放过,更何况是现象级作家邱石!

他也是好起来了,能跟这种大笔杆子做同学。

打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心思的,绝对不止他一个。

虽然知道迟早要暴露,有点思想准备,但瞅着那边全班静候的架势,邱石还是有点慌的。

“朱编辑是吧。”

“实习编辑,实习编辑。”

朱玮姿态摆得很低,他有幸得到涂光群组长赏识,刚从北大荒爬出来,户口还在那边,想高也高不起来。

对方尽管很年轻,但名气可不小,作品影响深远,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作家是编辑的事业基石。

说完这话,他赶紧补充一句:“是涂光群组长安排我来的。”

又是个大佬,还是前辈老乡,主动联系,高低要给个面子。

邱石笑了笑问:“不知有什么事呢?”

朱玮心想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蒜啊,编辑找作家还能有啥事,搓着手道:“这不是涂组长希望你能给《人民文学》供稿嘛,当然我也希望。”

邱石打趣道:“我供你们就要啊。”

“这个……流程肯定还是要走的,可你毕竟水平摆在这儿,过稿应该很轻松。”

“你们想要什么题材?”

朱玮怔了怔,没想到他这么爽快,但这话问得很耐人寻味啊。

到底是不知道写什么好,还是说……你们想要啥题材,我就能写啥题材。

要是后一种情况,朱玮也不介意给他跪一个。

作为编辑,了解行业是必修课,也有责任和作家交流,一些作家写作象是闭关,并不能跟上时代风向。

既然被问到,朱玮斟酌着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后,引发集体共鸣。如今文学界的主流风向,是在对过去的创伤进行揭露、控诉,并强烈谴责。或许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伤痕文学到底是来了。

《班主任》发表在去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确实造成不小的影响,这几个月类似题材的作品,开始陆续出现,直到八月份被那篇《伤痕》把着脉,给冠了名。

不过纯粹的伤痕文学,邱石是真不想写。

伤口揭疤这种事,读者看得糟心,作者写得也郁闷。

主要还是过去无法改变,囿于其中,只会让当下也跟着难受,没啥意义。

当然那段历史也不能遗忘,如果说真要做点什么,应该是深刻反思,吸取教训。

抄一篇吧。

他还是不想附加给自己悲伤去构思,抄也只是抄个框架,全文不可能记得。

他脑子里已经冒出一篇小说。

对于这篇小说,后来人多少是有些遗撼的,不是说它写得不好,否则也拿不下第一届矛盾文学奖。

只是被时代文学的发展所局限了,作者的眼界也没能跳脱出去。

故事设置依然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进行。

坏的人极坏,好的人极好。

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人物类型化和丑角化,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纯粹的好人和坏人,人性是最复杂的。

因此小说的弊病就很明显了,刻板、僵化,缺乏真实感。

对于长篇小说,这是很要命的。

这也是它后来渐渐被冷落的原因。

而且抄这篇小说,邱石还毫无心理压力。

一来作者后来润了。

二来,有小道消息说,八十年代末,国内流传着一本写教员和女人们的乱七八糟的书,从国外非法舶来,又经大肆盗版,传言正是作者撰写,用来贴补国外拮据的生活。

着名编辑汪兆骞,曾委托多位定居加拿大的友人,问个究竟,但始终没收到明确答复。

“你们收长篇吗?”邱石问。

朱玮精神为之一振,这话问的,长篇小说才稀罕啊,对于杂志刊物来说可以多连载几期,增加读者黏性;对于作者而言,也能创造更高收益。

“收啊,肯定收的!”

邱石又问:“我用笔名没问题吧?”

“啊这……”

朱玮心说你别这样搞呀,你现在风头正劲,难道不应该趁热打铁吗?

能组到你邱石的稿子,我也能跟着沾点名气啊。

他苦笑着挠头:“行肯定是行。不过启用新笔名,可能会影响稿费的。”

“是不是新人,你们清楚,说到底不还是看稿子的质量吗?如果稿子质量够好,任哪个编辑一看都能广受欢迎,你们再克扣我稿费,那我可要找别家了哦。”

邱石用打趣的口吻说,眼神瞟向还在集体看戏的全班同学,“就从这篇小说起,养个笔名吧,否则我这大学没法上。你以后也不要来学校找我了,留个电话,稿子写好我会跟你联系的。”

朱玮觉得他根本不象个二十郎当的年轻人,《人民文学》找你约稿,你还惦记别家?

成竹在胸,稳如老狗。

人家作家只嫌名气不够,他倒好,小小年纪还怕出名……

这你受得了吗。

不过该说不说,眼前这位,是朱玮目前接触到的最当红的作家,涂组长也是看他们年纪相仿,才把这个好活派给他。

朱玮深知自己其实没啥发言权,只能期待他的新作了,问:“大概多久能写好呢?”

邱石想了想道:“怎么的也得一个月吧。”

原着是十六万字。

想要生动鲜活起来,他得费些笔墨去刻画,预计不会低于二十万字。

他又要上课,还要体验大学生活,没办法再快了。

不过他现在动力满满。

曹安晴那边想靠写作养活自己,应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她那个四婶儿,邱石想起来就烦,得赶紧弄点钱,把这事解决了。

另外,以通俗小说为根基,搞文化输出的奋斗目标,他打算以商业化的模式来进行,这样更正规,更容易做大,后劲更足。

做生意嘛,自然离不开本钱。

暂时不提其他的,总得多培养几个小曹同志吧。没个几年时间的练笔,一般人连龙王赘婿都写不明白。

朱玮没有任何意见。

长篇小说,至少十万字以上,一个月能写出来,还要在《人民文学》编辑部过稿,不是慢,而是非常快。

留下联系方式后,两人握了握手,朱玮告辞离开。

邱石转身望向扎堆的同学们。

所有人都对他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程建功的脚步已经迈开。

梁左不甘示弱,从枯草地上爬起来,双臂弯曲,摆出冲刺的造型,仿佛下一秒就要来上一记滑跪。

咕咚!

邱石喉结滚动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