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华娱之璀灿人生 > 第16章 剑舞出名

第16章 剑舞出名

剑舞《破阵》的视频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校园论坛和各大社交平台。

上午,那扎和林舟一前一后进入校园,林舟就被几个陌生同学围住。“你就是林舟吧?”一个戴眼镜的女生举着手机,屏幕上正是他昨晚挥剑的画面,“你那段剑舞太帅了!我转发到朋友圈,好多外校的朋友都在问这是谁。”

他还没来得及回应,手机就开始震动,辅导员发来消息:“有几家媒体想采访你,关于昨晚的剑舞和你的演艺经历,你看什么时候方便?”

往常安安静静的表演系教程楼门口,今天竟站着几个举着相机的记者。张超从后面追上来,拍着他的肩膀笑:“行啊你,这才一晚上,就成‘校园名人’了!我妈刚才还给我打电话,说在本地新闻上看到你了。”

上午的台词课,老师刚走进教室就笑着打趣:“林舟,要不今天的课改成剑舞教程?全班都等着拜师呢。”教室里哄堂大笑,林舟红着脸低头翻书,却听见后排传来小声议论:“他不光会演戏,武功还好,这也太全能了吧?”

课间,王姐的电话打了进来,语气里难掩兴奋:“你这段剑舞被好多导演看到了,刚才还有个武侠剧剧组来问能不能合作,说你的打戏底子比专业武行还稳。”她顿了顿,补充道,“公司帮你推了几个采访,只留了学校的校报和一家主流媒体,先让热度慢慢发酵,别影响你上课。

挂了电话,那扎从隔壁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印出来的娱乐报,头版正是他舞剑的照片。“你看,”她把报纸递过来,眼里闪着光,“标题写的是‘新人演员林舟,剑舞藏锋芒’,写得还挺准。”

报纸上的文本详细描述了剑舞的细节,还提到了他正在拍摄的《轩辕剑》,字里行间透着对新人演员“文武双全”的赞赏。林舟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评论区里有位剧评人写道:“从剑舞里能看出他对肢体的控制力,这种天赋放在表演里,是能让角色立起来的底气。”

下午没课,他按约定接受了校报采访。记者是个学姐,没问太多关于“走红”的话题,反而好奇他练剑的契机。“其实是为了拍戏,”林舟坦诚道,“《轩辕剑》里有很多武戏,我不想用替身,就跟着武术指导从基础练起,每天收工后加练两小时,慢慢就喜欢上了。”

“那这段剑舞,算是对你演艺经历的一种呼应吗?”学姐追问。

林舟想了想,点头:“算是吧。拍戏让我学会了控制身体,而剑舞让我明白,不管是演戏还是练剑,最打动人的都是那份‘真’——真的用力,真的投入,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采访稿在傍晚发布,很快被各大平台转载。有人扒出他艺考时的视频,对比现在的剑舞,感叹“少年初长成”;《轩辕剑》的官微也转发了剑舞视频,配文:“陈靖仇的剑,不止在戏里。”

回到宿舍时,张超正举着手机欢呼:“你看这个!某品牌运动服想找你代言,说看中你的‘少年气和力量感’!”李响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我整理了一下你的资料,发现你现在的路人好感度特别高,这对以后的发展很有利。”

林舟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消息,心里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段剑舞带来的热度像潮水,来得快,也可能退得快。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品里的角色。

看着眼前的虚拟的荧幕

以及这个技能面板。最感兴趣的现在是黄帝内经,经过昨天晚上,大概搞清楚怎么升级了,等下次试验一下就知道具体情况。

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演技和其他相关技能。

第2天清晨六点的练功房,木地板还带着夜露的潮气。林舟穿着一身黑色练功服,手里握着那把轻钢剑,剑尖斜指地面,呼吸均匀得象钟摆。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掠过玻璃,他却目不斜视,只盯着镜面里自己的倒影——肩线是否挺直,手腕是否放松,连指尖的弧度都在反复调整。

“呼——”他吐纳一声,手腕陡然翻转,长剑在晨光里划出一道银弧,带着破空的锐响。这是《破阵》里的收势动作,自汇报演出后,他每天都要重复练上三十遍。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落,砸在地板上洇出小小的深色圆点,练功服后背早已湿透,贴在身上勾勒出少年紧实的肩背线条。

七点整,他准时收剑,把器械归位后往教程楼赶。路过食堂时买了两个肉包,边啃边翻看着台词本——今天上午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课,老师要求每人准备一段“无实物吃苹果”的表演,他在本子上密密麻麻标着:“咬第一口时嘴角先绷紧,尝到甜味后慢慢放松,喉结滚动要自然……”

课堂上,他总是坐在第一排。当老师讲到“情感记忆”时,他会想起拍《轩辕剑》时那场陈靖仇失去族人的哭戏,当时导演让他“想想最珍贵的东西被夺走的感觉”,他脑海里闪过的不是剧本里的情节,而是上一世错过艺考时的茫然,那种真实的刺痛感,让眼泪自然而然地涌了上来。“对,就是这种‘借景抒情’,”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把自身经历转化为角色的情绪,比刻意蕴酿更有力量。”

午休时间,别人去食堂排队,他却抱着剧本钻进排练室。镜子里映出他和搭档的身影,两人正排练一段争吵戏。他饰演的角色要从隐忍到爆发,最初总把握不好尺度,要么太温吞,要么太夸张。直到想起军训时被教官训斥的瞬间——那种想反驳又必须克制的憋屈,突然让他找到了感觉。当他攥着拳头说出“你根本不懂”时,声音里的颤斗不是演的,是真的被角色的委屈攥紧了心脏。搭档愣了一下,随即接戏的语气也变得更真实:“我不懂?那你倒是说啊!”

下午的形体课,老师让大家模仿动物的姿态。林舟选了猎豹——不是凶猛的扑杀,而是潜伏时的蓄势待发。他伏在地上,脊柱像拉满的弓,眼神警剔地扫过前方,指尖偶尔轻轻蜷缩,仿佛正踩着落叶潜行。这个动作需要极强的内核控制力,是他练武术时扎马步的底子在支撑。老师在一旁点头:“很好,林舟抓住了‘形神兼备’,不只是模仿动作,更有动物的灵魂在里面。”

傍晚的武术训练是雷打不动的功课。他不再局限于剑舞,开始跟着学校武术队的老师学太极和长拳。太极的行云流水能磨掉他身上的锐气,长拳的刚劲有力则能强化肢体的爆发力。有次练腾空侧踢,他总掌握不好落地的平衡,反复跳了几十次,膝盖磕在垫子上青了一片,却硬是咬着牙找到窍门——原来发力点不在腿,而在腰腹的扭转。等终于站稳时,窗外的晚霞已经染红了半边天,他扶着膝盖喘气,看着镜子里汗流浃背的自己,忽然觉得这种纯粹的累,比任何掌声都让人踏实。

晚上的时间属于剧本研读。他会把《雷雨》《茶馆》这些经典剧目翻出来,逐字逐句分析角色的潜台词。看《哈姆雷特》时,他在“生存还是毁灭”旁边写:“陈靖仇面对族人期望时,也有过类似的挣扎,但他的选择更偏向‘毁灭即新生’。”这种跨角色的对照,让他对表演的理解越来越深。

舍友们常打趣他“把日子过成了时间表”,张超拉他去打游戏,他摆摆手说“台词还没顺熟”;李响约他去看画展,他笑着说“晚上要去武术队加练”。但没人知道,当他深夜躺在床上,摸着练功时磨出的茧子,看着天花板上的月光,心里有多笃定——那些在课堂上记下的笔记,在排练室流的汗,在练功房重复的动作,都是在为未来的角色积蓄力量。不止是因为能看得见的进步,而且这些基础知识都是为了未来的腾飞做努力。

日子就在这规律的忙碌中一天过去,林舟的名字渐渐和“勤奋”“扎实”绑在了一起。老师提起他,总会说“那个对自己狠的小子”;武术队的队友说起他,会赞一句“悟性高,肯下苦功”。而他自己,只是在每个清晨的练功房、每个午后的排练室、每个夜晚的台灯下,慢慢打磨着属于自己的锋芒。

他知道,等《轩辕剑》播出会带来鲜花和掌声,但是能走多远,就要看根扎的有多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