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拍摄进度推进到后期,演员们之间的默契早已不是初见时的客气疏离。尤其是林舟,随着戏份的深入和日常相处,和胡哥、刘施施、唐焉、古力那扎几人的关系越发熟络,休息时总爱凑在一起聊天,从角色聊到生活,偶尔还会互相打趣。
刘施施在剧组里一直是安静温和的性子,说话轻声细语,做事不疾不徐,却总能在细节处照顾到别人。比如谁的台词卡壳了,她会悄悄递过自己标满注解的剧本;谁拍夜戏冻着了,她会从包里翻出暖手宝塞过去。大家都爱叫她“施施”,带着点亲近,又透着尊重。
变化是从一次吊威亚的戏开始的。那天拍一场众人御剑飞行的戏份,刘施施饰演的拓跋玉儿站在威亚台上,明明前一晚还在和林舟讨论玉儿的眼神该如何更锐利,临上场时却忽然有点晃神,被工作人员扶着时,脚步跟跄了一下。
“怎么了?”林舟正好在旁边候场,赶紧走过去扶了一把。
“没事,”刘施施笑了笑,揉了揉眼睛,“可能早上起太早,有点没睡醒,看东西有点花。”
结果拍第一条时,她落地的角度稍微偏了点,虽然没受伤,却把道具组精心布置的“仙草”碰倒了一片。场务忙着重新布景,刘施施站在一旁,脸上带着点懊恼:“都怪我,没看准位置。”
“跟你没关系,”林舟帮着捡道具,随口打趣,“是这威亚台太高,把我们玉儿姑娘的眼神都晃‘瞎’了。”
这话一出,旁边的工作人员都笑了,刘施施也被逗乐了,抬手轻轻拍了他一下:“就你嘴贫。”
从那以后,林舟偶尔就会叫她“瞎姐”,带着点玩笑的亲昵。一开始刘施施还会瞪他一眼,后来听顺了,反而觉得这称呼透着点熟不拘礼的亲近。
有次午休,大家围坐在树荫下吃盒饭,刘施施正低头挑着米饭里的香菜——她向来不爱吃这个,动作慢了点,林舟看在眼里,直接把自己盒饭里没动过的青菜夹给她:“瞎姐,换换,我这没香菜。”
刘施施也不推辞,把自己碗里的排骨夹过去:“谢啦,给你补补,昨天吊威亚看你累坏了。”
唐焉在旁边看得直笑:“你们俩现在这相处模式,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认识多少年的姐弟呢。”
胡哥也跟着打趣:“林舟,也就你敢叫施施‘瞎姐’,换个人试试?”
刘施施嗔了胡哥一眼:“他就是嘴上没把门的,不过……”她转头看向林舟,眼神里带着笑意,“总比叫‘刘施施老师’听着顺耳。”
其实林舟知道,刘施施看似温和,骨子里却有股韧劲。有场戏拓跋玉儿得知亲人离世,需要在镜头前展现从震惊到崩溃的情绪,她拍了整整一下午,ng了十几次,最后那条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却死死咬着嘴唇不发出声音,那种压抑的痛苦看得在场的人都心头一紧。
收工后,林舟看到她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用纸巾擦着红肿的眼睛,便递过去一瓶温水:“瞎姐,喝点水缓缓。”
刘施施接过水,声音还有点哑:“是不是演得太用力了?导演说有点‘绷’。”
“没有,”林舟认真道,“最后那条特别好,玉儿的骄傲和脆弱都在里面了。你是太想演好了,才会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他顿了顿,学着她平时安慰人的语气,“偶尔‘瞎’一次也没关系,谁还没个失误的时候。”
刘施施被他逗笑了,眼框还红着,嘴角却扬了起来:“也就你会说话。”
从那以后,“瞎姐”这个称呼成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昵称。林舟会在她背台词卡壳时,递过写着提示的小纸条,嘴上说着“瞎姐,这儿又忘了”;刘施施会在他拍武戏磕到腿时,从包里翻出药膏,边涂边念叨“叫你逞能,这下知道疼了吧,小机灵鬼”。
有次蔡忆侬来探班,听到林舟这么叫刘施施,还好奇地问:“这是你们新起的绰号?”
刘施施笑着解释:“他说我有时候眼神不好,老看错东西。”
林舟在旁边补充:“主要是瞎姐人好,不跟我计较。”
林舟从旁边拿出一份文档夹,里面是他熬夜整理的三份小说打印稿——《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了》。
递给她时,看到他面前的文档,挑了挑眉:“这是?”
“蔡总,”林舟,把文档夹递过去,“这是我最近看的几本小说,觉得很适合影视改编,想跟您聊聊。”
蔡忆侬在他对面坐下,翻开文档夹。她的手指在《何以笙箫默》的封面上顿了顿:“顾漫的书?我知道她,网络上很火。”
“是,”林舟点头,语气认真,“这三本小说风格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点——情感细腻,人物鲜活,而且自带庞大的读者基础。现在市场上缺的就是这种能打动观众的‘小而美’的故事。”
蔡忆侬翻着《何以笙箫默》,目光落在“向来缘浅,奈何情深”这句上,抬眼看向林舟:“何以琛和赵默笙的故事,确实够抓心。但这种都市言情,拍起来容易落俗套,你觉得它的亮点在哪?”
“在于‘等待’和‘坚守’。”林舟语气笃定,“何以琛等了赵默笙七年,这种近乎偏执的深情,在快节奏的当下很打动人。而且他们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狗血,是藏在细节里的——比如何以琛悄悄保存着赵默笙的照片,赵默笙回国后下意识地查找他的踪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比强情节更有后劲。”
他顿了顿,补充道:“现在的观众看够了误会、出轨、家族恩怨,反而会被这种‘从一而终’的纯粹打动。我们可以突出‘时间’这个元素,用闪回展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等待更有分量。”
蔡忆侬没说话,继续翻到《微微一笑很倾城》,嘴角忍不住带了点笑意:“这个挺有意思,游戏里的情缘走到现实,很新颖。”
“这是它的最大卖点。”林舟眼睛亮了些,“现在年轻人玩游戏的越来越多,这种‘在线恋综’的设置很有代入感。而且贝微微和肖奈都是学霸,强强联合,没有狗血的女配角搅局,感情线干干净净,看着很舒服。”
他想起自己偶尔陪舍友打游戏的经历:“我们可以还原游戏里的场景,比如‘芦苇微微’和‘一笑奈何’的侠侣对决,用特效做得酷炫点,吸引年轻观众。现实里的交互也要甜而不腻,比如肖奈帮贝微微修计算机,在食堂给她占座,这种细节最能戳中人心。”
翻到《杉杉来了》时,蔡忆侬的手指在封面上的“薛杉杉”三个字上停了停:“这个小姑娘看着就很讨喜。”
“薛杉杉是典型的‘小太阳’人设,”林舟笑了笑,“她不傻白甜,有自己的坚持,比如认真工作、孝顺家人;也不贪心,面对封腾的追求,会尤豫会害怕,但最终选择遵从内心。这种真实感很重要。”
他想起书里杉杉给封腾带饭的情节:“故事里的‘鱼塘梗’其实可以处理得更细腻,不是霸总的眩耀,而是笨拙的示好。比如封腾嘴上说‘杉杉是个小麻烦’,却会记得她爱吃的菜,会在她遇到困难时不动声色地帮忙。这种反差萌,比直白的‘我爱你’更有味道。”
蔡忆侬合上文档夹,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陷入沉思。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的风轻轻吹着。林舟没催,他知道蔡忆侬作为资深制片人,对市场的敏感度极高,她需要时间消化这些想法。
“你为什么觉得这三部适合我们公司?”蔡忆侬忽然问,目光锐利。
“因为我们有合适的演员。”林舟直言,“《何以笙箫默》的何以琛,胡哥的气质很符合,那种外冷内热的精英感,他能驾驭;《微微一笑很倾城》的肖奈,需要清冷又聪明的感觉,我觉得可以试试;而其他角色公司其他人也比较适合”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三部剧投资都不算大,风险可控。如果能做好,既能捧红演员,又能打响公司在都市言情领域的口碑,一举两得。”
蔡忆侬看着林舟,这个刚进公司不久的新人,眼里有超出年龄的沉稳和对市场的洞察力。她想起《轩辕剑》拍摄前,他对角色的钻研,忽然觉得,这个年轻人身上藏着很多可能性。
“你说得有道理。”蔡忆侬终于点头,“顾漫的版权不好拿,我会让版权部的人去接触。这三部小说的调性确实符合当下的市场须求,尤其是‘甜而不腻’的情感,很容易出圈。”
她拿起《何以笙箫默》:“这个先重点跟进,何以琛这个角色,确实值得好好打磨。”
林舟心里松了口气,脸上却保持着平静:“谢谢蔡总愿意考虑。如果需要剧本改编的建议,我随时可以帮忙。”
“好。”蔡忆侬笑了笑,“看来我没看错人,你不光会演戏,对项目的敏感度也很高。好好加油,公司不会埋没有想法的人。”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从版权购买到剧本改编,再到拍摄播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办法,后面塘人的剧都不怎么出彩,只有自己想办法了,尽人力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