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第201章 酷吏时代终结的帷幕,李贤的老丈人

武曌说今日暂且到此,可结果却许久都没有再提及立储之事。

她将武周朝堂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平息来俊臣等酷吏的造出的影响上来。

来俊臣死后,她单单一句“被蒙蔽”显然是不足以取信于天下万民的,所以,她还要再进一步证明自己。

这一日,她在早朝上开口:“过去周兴、来俊臣审讯的时候,每次都牵扯好多大臣,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回来都说确实如此,就连那些受审的人他们自己都承认谋反,那我也就只好相信了。

“可是周兴、来俊臣死了之后,也就不再有谋反案了,这样看来,以前那些案子恐怕也有冤枉的吧?”

她这是摆明了揣着明白装糊涂,朝中官员们都不敢回话。

而这时,一位叫做姚元崇的官员说话了,他说:“从垂拱年间以来,所谓的谋反案都是周兴来俊臣他们诬告出来的,当时陛下让大臣们去复查,这些大臣们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怎么敢真的查?

“至于那些被诬告的人,他们如果想要翻供的话,反而会受更多的苦头,还不如承认了早点死了算了。

“现在陛下终于看清了周兴、来俊臣他们的嘴脸,把他们正法了。

“臣敢以全家族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您保证,从今再也不会有人谋反了,如果有人谋反,请陛下治我的罪!”

姚元崇这番话说完,武曌立马借坡下驴,说道:“姚卿话说的对呀,以前那些宰相只知道顺着朕,险些让朕成了滥用刑罚的人,现在姚卿说的话,才是我真正想听的啊!”

武曌和姚元崇的对话,看似只是武曌为了推脱责任发起的,但,这也意味着另一件事即将发生。

酷吏时代将要结束了。

果然。

从垂拱年间开始,武曌所任命的众多酷吏,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酷吏,开始一个个的承受不了压力“自杀”或是发疯。

这几乎是预兆着酷吏时代即将走向末路。

让李贤和刘建军没想到的是,酷吏们临走了还要垂死挣扎一番。

一个流言逐渐从民间传播开来,流言只有四个字:代武者刘。

当然,这种流言通过口口传播,并没有具体到哪一个“刘”字上,有可能是“刘”,也可能是“流”,甚至还可能有人说话带口音,说成了“牛”。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就跟当初的“女主武王”事件一样,作为“过来人”的武曌当然紧张了。

而剩下的酷吏们不愧是熟读“罗织经”的人,一瞬间就抓住了武曌对这件事儿的担忧,立马跟武曌进言,说:“将要取代您的可能是一位姓刘的人,也可能是那些被流放的人,他们想要复辟,造反呢!”

洛阳,沛王府。

刘建军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气得破口大骂。

“妈的,这帮人真是闲的蛋疼,死都要死了,就老老实实死去不就完事儿了,非得再这么折腾一趟。”

因为他就姓“刘”。

李贤忍俊不禁,头一回开始开导刘建军:“你都知道酷吏们深谙诬告之道了,眼下他们为求自保,当然是要抓住一切有可能的机会了。

“母皇对酷吏动刀,说白了就是一句飞鸟尽良弓藏,徜若这飞鸟未尽呢?

“所以,飞鸟是不是真的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酷吏们不想自己被藏起来。”

李贤这话说完,刘建军就一脸惊奇的看着他:“啧啧,贤子,脑瓜子肉眼可见的灵光啊?”

刘建军这人太坏了,自己好心好意安慰他,反倒还被他言语戏弄。

李贤恼怒的别过头去。

但刘建军又说:“其实我担心的不是武曌那老娘们儿会干什么,这满天下姓刘的人多了去了,她闲的没事儿找我这么区区一个王府属官?我担心的另有其事贤子,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儿?”

李贤一愣,又扭过头,看着刘建军。

刘建军表情很认真,双眼紧盯着李贤,说:“咱们假设一种可能,假如你真有一天登基大宝了,这时候民间或是朝堂中有了类似的流言,你会怎么做?”

不等李贤回答,刘建军就抢先道:“据我所知,金刀之谶这玩意儿从东汉就流传至今,而你,又是知道我最多事儿的人。

“别着急回答,好好想想,那时的你,和现在的你地位完全不一样,一个皇帝,做事就不能由着性子来,顾头又顾腚。

“你看你母皇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她登基之前,许多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想怎么用怎么用。

“但现在,她成了皇帝,就需要顾忌许多,民间的名声,朝堂中的诚信,臣民心中的威望等等。

“若是你也成了皇帝,满天下的大臣和百姓都跟你说金刀之谶,你甭管这事儿是真是假,重不重要,那时候的你该怎么办?”

李贤忽然就沉默了。

刘建军的话说的有道理。

他知道自己不会相信什么“金刀之谶”的流言,但他同样也知道,有的事情,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后,相不相信它已经不重要。

就象自己当初的谋逆案,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怎么想。

说完这些事情后,刘建军也没等李贤回应,就自顾自的回到了他那个小院子里。

洛阳的沛王府虽然不如芙蓉园那么大,但陈设却要华美许多,再加之府上奴仆的打理,现如今看起来已经华贵无比。

而刘建军平时则是住在东南方向的一个独立院落里,听府上奴仆说,他最近买了许多硝石和硫磺,把院子里的奴仆都遣散了出去,自己在院子里琢磨着什么,听说还有火光四起。

硝石和硫磺都是道士们拿来炼丹的材料,也不知道刘建军找这东西做什么,李贤估计他是从哪儿得了些游方道士的方子,想自己琢磨来着。

但具体的细节李贤就不知道了,对于刘建军的事儿,他一向是不过多过问的。

“代武者刘”的消息很快就有了后续。

酷吏们果然借此事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武曌派了一位叫万国俊的酷吏去岭南审理此事。

万国俊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酷吏,是《罗织经》的第二作者,自周兴、来俊臣先后伏法后,他便几乎成了酷吏集团的领头人。

这件事由他出面,可想而知酷吏集团内部有多紧张了。

李贤把这事儿说给刘建军听的时候,刘建军是这样回答的:“狗急跳墙了呗!

“这全天下姓刘的人那么多,他们肯定抓不过来,但要是这个‘刘’是‘流’,那就好解决多了,武周创建才多久,流放的人才多少?更不要说你母皇那老娘们儿一开口就是流放岭南了”

说到这儿,刘建军象是想起什么似的,话音一转:“对了,上次听嫂子说,老丈人也是在岭南?”

李贤点头:“荣州刺史。”

刘建军又问:“这事儿不能连累到他吧?”

李贤想了会儿,摇头:“应该不会流民和被贬的官员还是不同的,况且我当初谋逆的案子平反了,老妇翁应当没多久也该调回来了”

话是这么说,李贤心里其实也有点不确定。

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位老妇翁性子有点奇特。

万国俊风风火火的前往岭南了,但朝中的事情还在继续。

刘建军似乎越来越忙了,他除了把自己关在那个小院子里琢磨那古怪的方子外,更多的是遣人频繁往返于长安。

刘建军用的很顺手的一个人叫三德子,李贤也不确定这名字是他的本名还是绰号,只知道他以前是长安沛王府上负责采购的,因为手脚勤快,被刘建军赏识,带来了洛阳。

三德子出门得越频繁,李贤心里就越紧张,总感觉刘建军憋了个大的。

但刘建军却宽慰他说:“没事儿,你就安安心心待着就行,咱们现在表面上也算是支持你母皇一边的人,没什么人会刻意招惹咱们的。”

李贤心里稍稍安心。

这些天,关于刘建军折腾的那方子也终于初见了成效。

李贤倒是还觉得挺神奇的,他用那些东西,在这秋末的天居然弄出了冰块。

李贤确认过,那是真的冰块,放在手心里凉飕飕的。

只是很可惜,盛夏已经过去,刘建军要是早几个月弄出来这东西,酷暑也就不至于那么难挨了。

听李贤这么说的时候,刘建军有些感慨:“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喜欢冬天,一个喜欢夏天,富人们在冬天里有暖裘、有暖炉,可穷人们却连烧个热水澡都是奢望。

“但夏天就不一样了,富人和穷人们都是一样硬扛,了不起脱光了,大家都是一样的皮子。”

李贤插嘴了一句,说:“皇宫里有地窖,存储的有冬天在洛水里凿的冰块。”

刘建军瞪了他一眼,说:“那岂不是更过分?”

李贤没话说了。

和沛王府安宁的样子不同,朝中因为储君的事儿,还在暗潮涌动。

上官婉儿又送来了一次密信,密信上的内容说的是母皇的日常,作为常年伺奉在武皇身边的女官,上官婉儿能得到许多武曌不为人所知的秘密。

就比如现在这封密信上的内容:

【近日宫中异动,事关天象,不敢不亟告于殿下。圣神皇帝陛下昨夜惊梦,晨起时神色恍惚,侍驾时偶闻其言,谓梦中见金乌栖于琼枝,振翅欲飞而力竭,屡试屡堕,终坠于九重宫阙之下。

大约的意思便是说武曌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只金乌,可这只金乌却没有脚,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

和刘建军接触越久,李贤就越觉得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不可信,所以,当下就准备将这封密信给焚了。

但刘建军却一把夺了过去,看着信上的内容,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没多久,关于武曌做的梦的后续消息又传来了。

这次的消息是狄仁杰送来的。

他说武曌找他解梦。

而狄仁杰是这样解的:金乌是什么?那是太阳,像征着的就是武周皇朝的皇帝陛下啊,而那只金乌为什么不能飞呢?因为金乌的三只脚就代表了您的三位爱子,也就是三位殿下啊!

您只要起用三位殿下,把金乌的脚给补全了,那这只金乌不就又能展翅高飞,君临天下了吗?

李贤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觉得刘建军太鬼精了。

一个梦,竟然也能被他曲解成这意思。

但刘建军是这样说的:“你母皇这人比较迷信,动不动就搞求神拜佛那一套,做了个这么古怪的梦,肯定是会找高人解梦的。

“而眼下整个洛阳,够资格给你母皇解梦,并且在你母皇眼里屁股不歪的人,除了狄仁杰还有谁?

“咱们只需要把这个梦艺术加工一下,就能自然而然的成为对咱们有利的舆论武器。”

果然,刘建军的“舆论武器”生效了。

武曌似乎是受到了狄仁杰的启发,下了一道诏令,将李显从房州请回来了。

同时,关于李旦也有了新的安排,李旦不再被幽禁在深宫之中,她在洛阳城西的地方赐给了李旦一套宅子,让李旦和他的儿子们住了进去,但还是下了不许官员们登门拜访的命令。

即便是如此,对李旦来说,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自由了。

至于李贤,武曌倒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只是赏赐了一些金银布帛一类的物资,那些东西转手就被刘建军换成了硝石和硫磺,他说他现在正在实验的关键时期,这些东西太贵了,还好有李贤的母皇“资敌”。

李贤不解,刘建军不是都已经弄出冰块了吗?

但随刘建军折腾已经成了李贤的习惯,反正他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伴随着武曌对三位亲子的处理公布出来,朝中风声逐渐开始转变,之前攀附武承嗣的人,开始有意无意的和两位尚在洛阳的武曌亲子接触,包括李旦这位被明令禁止接洽的“前皇帝”。

毕竟李旦是个活人,他总要吃喝拉撒,总要出门散心的。

但李旦似乎不胜其烦,也或者是因为两位妃子的原因心存忌惮,在出门过几次被人以各种方式搭讪后,就干脆闭门不出了。

于是,朝臣的热情就来到了李贤这边。

李贤同样觉得这些趋炎附势的人没什么好接触的,除了之前按照刘建军的嘱托,接洽的一批身处“要职”的官员外,一概不见。

时间这样一天天过去。

因为李贤和李旦的闭门谢客,朝中的一切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若说有什么特别的事儿发生的话,那大概就是武曌又有了新宠。

这次的新宠是两位姓张的男子,张易之、张昌宗。

张氏兄弟因为生得面如冠玉,俊俏无比,所以,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了武曌的宠爱,比之冯小宝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贤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只是在感慨,不知道远在北方游击突厥的冯小宝听到这消息后又要闹出什么来,但刘建军却似乎对这俩人很是上心,让李贤带着他,偷偷摸摸的瞧过那两人一次。

然后留下了一句评价:小白脸。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初冬。

李贤的老丈人终于从岭南赶了回来。

他回来的第一天,就带来了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

万国俊去了岭南之后,把岭南所有的流人都召集到了广州,没做任何审讯,就假托皇帝旨意,让他们集体自杀!

流人们不服,一时间哭声震天,眼看着场面就要失控,万国俊生气了,把那些流人们驱逐到水边,一声令下,三百多流人立马人头落地,尸体就地丢进了水里,倾刻之间河水都被染红了。

这太荒唐了。

李贤甚至都不能理解,眼下母皇摆明了是要打压酷吏,几乎所有的酷吏都在藏着尾巴做事,可万国俊却在这个时候行这样高调的事儿,难不成是不怕母皇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武曌听闻这个消息后却并未动怒,只是让李贤的老丈人先稍作休整,来日再议。

而李贤的老丈人在洛阳没有宅子,自然就暂时找到了李贤。

所以,这天李贤早早的就带着沛王府的众多奴仆,守在府门外,静等老丈人到来。

初冬的洛阳,已有凛冽寒意。

沛王府门前,李贤身着亲王常服,静立于阶上,他身后,王府属官、奴仆皆垂手肃立。

李贤心想到那位老丈人特别的性子,心里没来由的有些紧张。

刘建军倒是没个正形,裹了件厚实的裘衣,揣着手站在李贤侧后方,眼神里还带着一些好奇,小声嘟囔:“嫂子我是见过的,端庄得体,仪态大方,能教出这样的女儿,你那老丈人应该不赖才对啊,怎么贤子你好象还很怕这位老丈人似的?”

李贤横了他一眼,尤豫了一会儿,才低声道:“老妇翁这人怎么说呢有些邪性待会儿你少说话,看着便是。”

李贤想了很久,才找到合适的形容词。

看刘建军的表情,显然是有些好奇是怎么个邪性了,但他刚想开口,长街尽头就出现了车马的影子。

一辆略显陈旧的马车在数名风尘仆仆的仆从护卫下,缓缓驶来,停在了王府门前。

车帘掀开,一位老者躬身落车。

他身着半旧的青色官袍,身形清瘦,面容带着岭南风霜侵蚀留下的痕迹,皱纹深刻,鬓角已然全白,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清亮有神,腰背挺得笔直。

他一下马车,便迎向李贤,朗声大笑:“老臣房先忠,参见沛王殿下。劳殿下亲迎,老臣愧不敢当!”

李贤听他说话正常,这才松了口气,迎上前,躬身拱手还礼:“妇翁客气了,妇翁一路辛苦,小婿已备好酒菜,为妇翁接风洗尘。”

房先忠性子似乎挺豪迈,随意的挥了挥手,示意此事不急,反而将目光看向了刘建军。

然后突然眼神微亮,道:“这位小兄弟头角峥嵘,看面相就是不凡之辈呐!”

坏了。

李贤心里一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