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洛水宴(上)
武三思的目光刻意避开了刘建军,仿佛那是个透明人。
李贤也毫不意外。
刘建军已经跟他解释过了。
之前武三思招惹刘建军,那是因为他奉了母后的旨意试探刘建军,但现在他的任务是把自己象一件展品一样展览给到来的宾客,所以他的重心自然是放在自己身上。
刘建军对他而言,只是区区一个不入流的王府属官罢了。
刘建军今日倒是异常安静,低眉顺眼地跟在李贤身后,只是偶尔抬眼扫视周围环境和人时,眼神锐利得象刀子。
进入酒楼正厅,果然如刘建军所料,宾客云集。
李贤一眼扫去,看到了不少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这些都是母后麾下亲信,个个面带矜持又难掩得意的笑容。
就连武承嗣这个新任宰相也到了。
此外,也确实有一些看起来官职不高、神情略显拘谨甚至不安的官员,分散在各处,想必就是那些被拉来“作证”的中立派。
“沛王殿下到!”有司仪高唱。
刹那间,厅内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好奇、审视、敬畏、谄媚、忌惮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
李贤能清淅地感觉到自己成为全场焦点。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适,努力维持着一种略显傲慢又带着几分被软禁后郁郁不得志的亲王派头。
武三思将他引至上座,自己则是陪在下首。
宴会正式开始,丝竹声起,美酒佳肴如流水般呈上。
武三思率先举杯,声音洪亮:“今日设此薄宴,一则是为昨日臣行事鲁莽,冲撞了殿下与刘长史,特此赔罪!还望殿下海函!”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绝口不提具体“冲撞”为何。
李贤端起酒杯,淡淡一笑,笑意却未达眼底:“夏官尚书言重了,些许误会,过去便过去了,只是本王这长史,胆子小,经不得吓,日后还望夏官以及诸位。”
他目光缓缓扫过在场那些武后心腹,“莫要再与他开这等玩笑了。”
这话隐隐有些警告的意味,这也是李贤现阶段唯一能为刘建军做的了。
在场众人不傻,纷纷笑着打圆场:“殿下说笑了,岂敢岂敢。”
刘建军没说话,只是抱着酒壶喝了一大口。
接下来,便是冗长而虚伪的应酬,武三思等人轮番上前敬酒,言语间多是吹捧武后圣明,感慨扬州叛乱即将平定,偶尔也会貌似关切地问候李贤在长安的生活。
李贤依照刘建军事先嘱咐,回答得滴水不漏:对母后极尽恭维,对自己则描绘成无所事事、遛狗斗鸡的闲散日子,偶尔抱怨洛阳闷气,想早日回长安陪伴王妃。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热络。
但实际上,宴会上已经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武后一派的人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阿腴奉承,而那些中立派官员则是孤零零坐在各自的席位上,仿佛置身事外。
至于李贤和刘建军
他们两人只是宴会上的“展品”,展览过了,也就没有用了。
这是无言的轻视,但李贤并未觉得憋屈,因为这是刘建军和自己想要的。
李贤觉得没什么意思,这些人又不能拉拢,还不如待在国宾院里清闲。
但刘建军这会儿却突然靠了过来,拿肩膀撞了撞李贤,压低声音说:“贤子,瞧那边。”
李贤顺眼看去,刘建军指着的是一个身着绿色官袍的男子,这应该是一个从七品上的低级事务官。
李贤好奇:“这人是中立派?”
“刚才听到武三思他们说话,这人叫周兴,现在是,但很快就不是了。”
李贤不解。
“你这人在宴会上怎么光顾着喝酒呢?”刘建军瞪了李贤一眼。
李贤心想,不是你让我来了后就光顾着吃喝就行了么?
但接着,就听到刘建军继续说道:“刚才听到武承嗣他们说,你母后打算建一个巨大的铜匦,用来广听天下人的意见铜匦知道吧?大概就是一个上锁的箱子,让群众们投匿名举报信用的。”
李贤没好气的点头:“我自然知道,那又如何?这不是好事么?”
“好个屁!”
刘建军翻了个白眼,说:“举报信哎!最起码得识字会写字吧?你母后弄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昏庸至极的做法,全天下识字会写字的有几个?这东西不出意外就会成为士族们把控言论的工具。”
李贤心想,这倒也是。
“那这跟周兴有什么关系?”
“武三思他们说话没避着周兴,我刚才注意到周兴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两眼放光,我估计他应该是憋着什么坏心思”刘建军顿了顿,道:“说实话,我是想给这个周兴下下绊子的,但我担心没了周兴又会有王兴、赵兴什么的。”
说到这儿,刘建军叹了一声,说了一句李贤听不懂的话:“妈的,历史这东西果然就是一场大洪流,活下来的才叫周兴,也不知道我刘建军今后能不能名传千古
“早知道就让王勃那小子给我题赋了,黑面六尺那也是名儿不是?”
李贤一阵好笑,道:“你居然会对名垂青史有这么深的执念?”
“那当然了!”
刘建军理所当然的说道:“你往前数,诸葛亮够青史留名了吧?凭一己之力把诸葛这个姓氏变成了聪明人的代称!”然后,又指着窗外的洛水道:“曹植够青史留名吧?一首洛神赋,让谢灵运感慨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接着又说:“他爹曹操够青史留名吧,凭一己之力额,这个先不说。”
然后总结:“反正,我也得让后世人记住我,不然我不是白来这么一趟了么?”
李贤哑然失笑,道:“若青史真有你的名字,该记下你天天逛窑子拿诗词抵债的事儿!”
刘建军脸色一窒,思考了一会儿,煞有介事的说道:“坏了,还真有这个可能!”
李贤被他的样子逗乐。
史书怎会记载这么荒诞的小事儿?
可这时,旁边一个小吏凑了过来,谄媚的笑着搭话:“沛王殿下和刘长史说起这个,下官倒是觉得下官肯定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刘建军诧异,一脸惊奇的问道:“噢?你做了什么事儿?”
那人昂首挺胸:“那铜匦之法就是下官向太后陛下进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