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195年1月23日,地下工厂。
日夜不停运转36个小时之后,所有外部模块都已经完成,开始涂隔热膜等细化加工,同时内部结构开始构筑。
72个小时后,内部结构细化加工完成;
108个小时后,内部精密模块开始组装;
……
新历195年1月29日凌晨4点39分,人联理事会,东煌宣布‘逆向干扰场发生器’原型机完成最后组装。
世界哗然。
他们记得,人联成立的当天,也就是1月21日,人联不是才宣布说要设计原型机?
怎么才这么些天,原型机就完成组装了?
是跳过了多少个阶段啊?!
不同于外界的反应,东煌和美利坚更加清楚这些天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也不怪外界一惊一乍的,是我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李谨站在去往休息室的长廊,身旁站着的是沉敏敏。
不知道为什么,他格外愿意和对方闲聊。
并非有男女之情,而是跟对方聊天总会有下意识地放松身心。
这是和夏舒晚聊天所没有的感受。
夏舒晚的话,和她聊天总会面对对方充满憧憬的眼神……
这怎么放松得下来。
“我也觉得,只不过出力最大的功臣你也许想象不到。”
沉敏敏回答。
“林教授?泰伦斯教授?总不会是你吧?”
“你猜对了,的确不是我。”
李谨微笑抿嘴。
微笑是礼貌,也是一种警告。
“好了好了,不逗你。”
沉敏敏双手一摊,败下阵来,
“是敌人。”
迎着李谨有些困惑的眼神,她进一步解释,
“我一开始不是说了吗,‘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他们的技术,我们只是把这些技术进行了逆向工程,再加之了一些针对性的想法。”
“如果不是这样,这方面的突破恐怕只能等待一个天才的降临。”
“原来是这样吗。”
李谨若有所思。
他猛地抬头,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看向沉敏敏,
“如果我们光靠数据就能够对敌人的技术进行逆向,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科技水平,其实和对方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沉敏敏一愣,眉头微蹙。
“有可能,但也仅仅只是有可能而已。”
她想了想,又摇了摇头,
“这份技术的逆向工程是基于理论完善的前提下,敌人又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以及一些其他因素,这才成就了这台原型机。”
“高维物体穿过三维宇宙这种事,数亿年都不一定会发生一次,没有实践的机会,停留在理论阶段很正常。”
“所以这不代表我们和敌人在其他方面没有差距。”
李谨沉默地点了点头。
也是,的确是他想当然了。
甚至就算是在弦理论这方面,对方肯定也是远远超过人类文明的。
不然如何能够在多个维度之中,偌大的宇宙之中,精准地找到蓝星的存在呢?
总不能一开始就知道吧?
“我们该走了,别让你的小迷妹等急了。”
“什么小迷妹……”
李谨无奈抬头,看到走廊尽头露出一个小脑袋,不是夏舒晚又是谁?
见到自己被发现,她也不继续躲着了,嘴巴一张一合,
开会。
环形指挥岛。
屏幕上,几架庞大的运-20撕开平流层稀薄的云气,如同归巢的巨鸟,低沉的轰鸣声在冰封的海面上空回荡。
往下看去,曾经的南海明珠,此刻早已被冰雪复盖。
只有岛屿中央那片巨大的人工礁盘,还顽强地裸露着灰黑色的水泥地表。
行动已经开始了。
舱门开启,数个巨大的金属模块被精准地空投而下,在反推火箭的缓冲下,重重地砸在平整的地面上,激起一片冰屑。
东煌的卫星数组调整姿态,数个视角同时聚焦,画面清淅得连地表冰雪的纹理都能看清。
画面再通过美利坚的“星链”系统中转,转播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还能接收到信号的屏幕前。
“第二批量空投,准备投放。”
这一次,从天而降的不再是冰冷的机械模块,而是数台体型庞大、造型奇特的履带式机器人。
它们落地后,原本收拢的液压臂和机械爪迅速展开。
从外形上看去,就象一只四不象。
美利坚,地下指挥中心。
泰伦斯教授看着屏幕上那些机器人精准地抓取第一个模块,开始进行组装时,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叹。
“模块化设计,极端环境远程遥控组装……林,你们在机器人领域的进展,可从来没在论文里提过。”
“有些东西,我们习惯做了再说。”
林教授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自矜。
他轻声低喃,
“其实如果不是这次灾难,这批‘宠物’也不会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只是这次原型机测试,去了就是必死,我们不想再看到人员伤亡。”
这话说得泰伦斯一阵沉默。
他知道,东煌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他们那深不见底的工业实力和以人为本的决心。
“能成功组装吗?”
“测试过四次,四次都完美完成。”
泰伦斯没再追问。
环形指挥岛,陈怀山看向林教授。
“林教授,麻烦你解释一下这次行动的内核逻辑。”
这次行动并非只有东煌和美利坚关注,而是全世界都在看。
所以林教授并非解释给他们听,而是解释给全球所有关注者听。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极寒打击的一项‘内核特点’。”
林教授看向镜头,声音沉稳有力,
“目前分析的全球数据中,极寒打击分为两种。一种是敌人针对热源的主动‘清扫’,另一种是被动的、原因未知的‘走火’。”
“‘京郊冰山’事件,就是‘走火’,毫无针对性可言。”
他顿了顿,
“我们无法控制后者,但前者,我们可以主动制造。”
“这就给了我们进行针对性测试的机会,毕竟我们没办法精确判断哪里会出现极寒打击。”
全球的科学家都为之沉默。
他们先是被东煌展现的工业和机器人技术震撼了一把,在得知极寒打击的规律之后又哑然无语。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东煌一直死死地攥着热能信标技术,一个国家都没给。
在如今的环境,那玩意就和核武没区别。
镜头移开,画面重新回到了永青岛。
组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机械臂伸展,激光焊枪喷吐出耀眼的电弧,冰冷的金属模块被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
那台只存在于图纸上的巨兽,开始在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
它静静地矗立在岛屿中央,象一座充满科幻气息的祭坛。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沉博士,按照林教授之前的解释,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捕捉‘极寒打击’信号,才能完成对干扰场的最终校准。”
李谨稍微靠向沉敏敏,轻声低语,
“这意味着,无论是原型机还是热能信标,都必须顶住至少四次以上的极寒爆发。”
“没错。”
沉敏敏点点头,
“每一次极寒爆发,都会对岛屿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会对原型机的外部组件造成损耗。”
“一旦原型机受损,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林教授他们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计划肯定是有的。
只是她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象一个老师一样,循循善诱,
“你有什么办法吗?”
李谨眼眸低垂,静静地思考着。
他甚至能闻到沉敏敏身上载来的若隐若现的香味,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状态。
不多时,李谨给出了答案:
“既然原型机的位置是在岛中央。”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让极寒,不要复盖整座岛?”
沉敏敏笑了,李谨在那弯弯的眉眼中看到了赞许。
“聪明。”
“这次热能信标会分局域激活,每一次只激活一个局域。”
“这样,敌人就算进行‘清扫’,极寒爆发的中心点也会被我们引导到岛屿的边缘,不会直接冲击原型机。”
和李谨想的一样。
这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原型机的安全,同时也能为我们收集到尽可能多的数据。
“撑过六次,我们的成功率就能提升到七成以上。”
沉敏敏补充道:
“但不能再多了,否则可能会引起敌人的警觉。”
两人的悄声讨论并没有被多少人在意,计划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时,已经来到了热能信标发射的环节。
“坐标已锁定,井盖打开。”
“允许发射,发射倒计时开始。”
倒计时结束,数十枚导弹再次从地下发射井中冲出。
它们拖着橘红色的尾焰,从内陆发射,划过漫长的抛物线,精准地砸向永青岛的周边。
当上百枚热能信标有序落入这片冰封的海域时,岛屿中央的组装工作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最后一块外壳被精确安装,原型机在冰雪中巍然耸立。
“机器人组装无误,正在远程激活原型机。”
沉敏敏报告。
“远程激活成功。”
“机体自检完毕,所有系统正常。”
远程信号接入,扬声器传来了一道有些低沉的声音,那是原型机内核系统的人工智能——定海。
“预热测试开始,温度曲线平稳上升。”
“能量储备百分之百…舞台已经搭好,随时可以激活。”
定海的声音富有磁性,沉稳有力且充满自信。
听着它的声音,所有人心神一定,都看向了陈怀山。
陈怀山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地望着屏幕上的冰天雪地,沉声开口:
“激活!”
全球所有幸存的科学家、领导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两条平稳的能量曲线。
第一局域的热能信标开始迅速放热,橙红色的光芒在冰面上亮起。
温度攀升,不多时就融化了周围的冰雪,形成了两片直径数十米的蒸汽局域。
零下八十度……
零下五十度……
零度!
屏幕上弹出计时器,时间仿佛再一次变得缓慢了下来。
两个小时,不多一分,不多一秒。
代表“天琴”数组信号的平稳曲线,猛地向上冲顶,拉出一条近乎垂直的红色尖刺!
“来了!”
监察员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紧张。
极寒打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