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194年11月17日,正午12点12分。
“主任,李顾问。”
温恬站在电子沙盘前,手中的光笔在空中划过一道道轨迹,声音清淅地汇报着最新情况。
“美利坚方面,已确认彻底陷入内乱。其‘持续政府计划’激活后,未能稳定局势。”
他调出一组卫星夜景对比图,
“反而如同往滚油中泼水,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游行和骚乱,北部十三个州的游行人数突破两百万。
“虽有大批民众自发南迁,但南部州物价飞涨,尤其是房价,已呈失控态势,普通民众水深火热。”
他顿了顿,切换页面,开始汇报国内进展,语气明显沉稳有力了许多:
“国内方面,北部及高原所有高风险局域,已确认完成民众清空。”
“除必要留守执行最终封锁任务的干部外,已无民众滞留。”
“南方主要城市及战略节点的地下生存设施,施工进度全部达标,预计五天后可陆续交付,具备基础进驻条件。”
陈怀山盯着屏幕上那些密密麻麻的设施,眉头紧锁。
“中风险地区的民众转移情况?”
“有军队的协助,并没有出现大问题。”
“舆情方面呢?”
“舆论中心控制地很好,加之国外现在的乱象大家有目共睹,东煌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
……
温恬汇报完毕。
陈怀山接过话头,主持阶段性会议。
“目前,全国物资配给体系已按计划激活,生活必须品凭个人撤离二维码定点定量供应。”
“军队与内务部队已全面接管主要城市及交通枢钮治安,实行军事化管理。”
“为保障应急信道畅通及避免资源冻结损毁,所有私家车已被强制清空燃料、电瓶集中保管,禁止停放于地下停车场及主干道……”
一条条指令,冷静而高效地确认、下达。
每一条指令都出自李谨提供的预案,在经过现实情况精确调整之后,再搬到阶段性会议上进行确认。
再然后才是更加深入的讨论。
陈怀山说完,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李谨。
“我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李谨微微摇头,这些步骤早已在他脑海中预演过无数次,熟悉得如同呼吸,他并无补充。
他环视与会众人,声音平和:
“有没有人有新的建议?”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片刻后,庄永泽举起了手。
这位曾经心高气傲的社会学博士,在经历了多次“实践教育”后,变得沉稳了许多。
“李谨同志,陈主任,”
他站起身,语气谨慎但坚定:“地下城的规模,是不是有些小了?”
李谨颔首,示意他继续。
“我研究了目前完工的几个大型地下庇护所模型。”
庄永泽调出一张地下城结构仿真图,
“考虑到未来可能有超过预估数量的人口需要阶段性甚至长期转入地下生活,以现有设计的人口容纳密度,可能超出了社会心理承受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临界点。”
他指向几个关键局域:“过于拥挤的空间,极易引发焦虑、冲突,甚至是群体性事件。”
“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进行有限度的扩建。这不仅能改善生存质量,也能为一部分青壮年提供工作岗位,避免因无所事事而滋生事端。”
李谨的眉头下意识地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扩建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更长的工期,更大的风险。
过往循环中,资源永远紧缺,任何超出“生存最低保障”的提议,都曾导致过灾难性的后果。
也有过因为过度拥挤而爆发的冲突。
但已知冲突向来是能够被解决的,未知的意外才更加恐怖。
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他几乎要象以前一样,习惯性地否决。
但这一次,他停顿了。
他看向庄永泽,发现那一双眼中不再只有理论空想,而是带着实际调研数据的坚持。
同时,还有着背负错误的准备。
“可以。”
李谨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庄永泽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但是,”
李谨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严肃,“扩建必须在绝对保证主体结构安全和不影响既定工期的前提下进行。”
“优先扩充公共活动空间和基础保障局域,那些非必要的小型、舒适性设施,一律不准动。”
“是!我明白!”
庄永泽用力点头,他知道,在如今这个一切为了生存的时刻,能得到这样的部分采纳已经是非常不易的突破了。
会议没多久就结束,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
陈怀山走到李谨身边,递给他一杯温水,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李谨,我对比过你给我的完整预案。”
他压低声音,“里面有一些对于应对零下五六十度极端低温的环境来说,并没有多大作用的措施。”
“以你的性子来说,不应该会安排这样的工作才对。”
他看了一眼庄永泽离开的方向:“就象刚才,庄博士的提议并非坏事,甚至很有远见,但你依旧没有完全放开。”
“这和那些预案是相反的……你是不是,还有别的顾虑?”
李谨接过水杯,指尖感受到一丝暖意。
他看向陈怀山,这个一路走来最坚定的战友,缓缓点了点头。
“没错。”
“极寒,我重生了这么多次,都还没有搞清楚原因。”
李谨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自顾自地说着:
“但是我说实话,对于东煌来说,极寒并没有这么难对付。”
“只有头一个月会是最难熬的,南方普遍温度会骤降至零下五十度左右。但只要我们搭建的供暖系统能撑住,就能熬过去。”
陈怀山眉头一挑,“一个月之后呢?”
“一个月后,气温会开始缓慢回升。三个月后,这所谓的极寒……将基本消散。”
“那就好——”
“但是,陈主任,极寒并非这场灾难的尽头。”
陈怀山刚微微松开的眉头,因李谨接下来的话而再次紧紧锁死。
李谨抬起眼,目光仿佛穿透了指挥中心厚重的墙壁,看到了那遥远而恐怖的未来。
“极寒,仅仅只是……开场锣鼓。”
“三个月之后,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泡影,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