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10章 真正的大一统!

第10章 真正的大一统!

群臣面面相觑。

很多人皆是面色不善。

你公孙劫了不起,你清高!

分封对他们都有好处。

分封建国,就意味着官爵增多。

燕齐楚三地若能建国,便需丞相等官爵实之。地方是小了些,可那也是丞相。俗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的就算是个岛,政客也要闹着独立建国

这里面可都是利益。

关键公孙劫是真不当人。

他们撺掇着封国,是想上位。公孙劫不仅断了他们的念想,还要让诸公子为封疆大吏,抢他们的位置!

“臣以为丞相此言谬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丞相以蜀国叛乱,而断言封国也会叛乱,这不仅是质疑陛下,更是质疑猪公子!”

“臣附议!”

“郡国并行,方为上策!”

“丞相令公子为封疆大吏,就能杜绝叛乱?况且边郡危险,南方湿热更有水蛊。派公子为吏,恐有谋害公子之嫌!”

群臣激荡。

纷纷站出来驳斥。

就连隗状都持圭谏言。

一个公孙劫就够他们头疼了。

更不用说那些年轻的公子。

这不是抢他们的饭碗吗?!

那他们以后该如何进步?

俗话说一个箩卜一个坑,官职就这么点。公子占一个,就意味着他们背后的宗族子弟就少了个机会。

这关乎到宗族利益。

自然不可能让步!

“丞相说读史明智,可丞相自己都未读通。”隗状缓步走出,“昔日严君、公子华出将入相,是因那时秦国尚弱。今陛下令四海归一,天下英才尽归大秦,何至于要公子冒险远行?”

越来越多的朝臣站出来。

王贲本想出言帮忙,而王翦只是瞥了他眼。这年头文臣武将的区别不大,但这事他们没必要掺和。他们现在帮忙,只会是害了公孙劫。

当然,也有支持公孙劫的。

姚贾就站了出来,不屑道:“左丞相所言太过偏颇。吾秦法有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公子也有报效之心,为何不能为吏?他们出牧边郡,更能知晓大秦艰难。总好过身在宫闱,不知民间疾苦的强。”

“臣附议!”

“臣附议!”

左右两边是唇枪舌剑。

皆是互不退让。

右侧以公孙劫为首,还有姚贾和李斯等人的全权相助。至于左侧,自然是隗状和王绾他们。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

自公孙劫入秦后,还是头次争得如此厉害。毕竟是关乎到秦国未来制度,还有他们每个人的利益!

终于,秦始皇抬起手来。

他环顾群臣。

朝堂皆是寂静无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之灵,天下初定。若复立国,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右相议是!”

终于,众人悬着的心死了。

王绾紧握玉圭,合上双眸。

就连隗状都面色难堪。

很明显,他就是冲动了。

主要还是隗状自己也有危机感,他知道自个在这位置上待不长了,就想着给宗族子弟铺路。

如果促成分封建国,那机会更多。就算不能分封,也绝不能让宗室公子和他们争抢官吏的位置。

“至于公子出牧边郡,此事暂且不议。”秦始皇淡淡开口,没有将话说死,继续道:“丞相有句话说的甚好。海内为郡县,海外行分封。诸卿也当眼界放宽些,勿要如此短视。”

“吾等遵制!”

群臣皆是抬手作揖。

太史令胡毋敬则是提笔而书。

将廷议内容悉数记下。

后面可要作为基本国策,昭告天下。

秦始皇则继续看着公孙劫。

“丞相可还有何要谏言的?”

“有!”公孙劫长舒口气,“既然要行郡县,臣以为目前可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一郡人口近百万,毁去诸候所修城防。令天下为通途,车马可畅通无阻。”

“准!”

这事也是早早就定下的。

公孙劫发话也是敲定下来。

冯去疾立场转变的也很快,他快步走出道:“既行郡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创建起大一统的制度。故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本。”

秦始皇点头称善。

这才是他心中所想。

全都统一一哈!

统一文本!

统一思想!

统一车轨!

统一度量衡!

这才是秦国应该做的事!

这是他年幼时就曾立下的宏远。

他从赵国逃回秦国,就因为车轴间距不同,导致险些翻车。还有度量衡,也不尽相同。好比齐国很少给粮食称重,而是用特制的方升。就如春秋时期的田成子,为拉拢民心就采用小斗进、大斗出的法子。

就治理国家而言,肯定是统一起来更容易。否则都是一石粮食,有的重而有的轻,那收上来的赋税算什么?

所以,必须得统一!

百官们又恢复过来。

抓住机会,纷纷上前谏言。

关于这事,还是很一致的。

秦始皇目光落于李斯身上,淡淡道:“统一文本方面,就由廷尉负责。由太史令胡毋敬,中车府令赵高辅佐。以大篆籀文为基础,采小篆而推行。各郡县官方文书,必以小篆而行!”

“臣等遵制。”

李斯抬手应下。

公孙劫则是默默的看着。

他前世也看过史书,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小篆为官方文书。可实际了解后就知道,这压根不可能。文本的演变推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小篆其实早早就有。

并不是统一天下后才有。

而是演变了数百年才确定。

据他所知,后面秦国还会推行隶书。因为小篆终究是有些繁琐,而隶书则要较为简练些。

公孙劫则是暗自记下。

群臣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也是相当热闹。他们各自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秦始皇听得也很认真,同时让人将这些都记下。

国家大事不是这么快敲定的。

后面还得继续开会研究。

最后由秦始皇决定。

隗状这时则缓步走出。

他看向公孙劫,抬手道:“丞相刚才说偏郡通信并非难事,状斗胆一问,丞相打算如何做?”

公孙劫顿时轻笑。

他看着隗状,只觉得可悲。

这老头现在就是个疯狂的赌徒,赌输了一次后,他就疯狂加码。王绾都没有再追问,反倒是隗状又提出此事。

要知道政哥已经决定好了。

秦国以后就行郡县制!

坚决不走郡国并行的回头路。

隗状现在问询,是想要做什么?!

秦始皇皱着眉头。

其实,他现在也挺好奇的!

公孙劫究竟有何良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