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明吴王 > 第144章 矿藏与田土

第144章 矿藏与田土

廖永安和朱亮祖率领的倭国行动船队,经过二十天的航行,到了洪武二年十月底的时候,回到了阔别大半年的应天府。

此次行动的级别很高,朱元璋亲自做了安排,两个海军都督直接主持。

所以回来之后,主持行动的廖永安、朱亮祖,就带上了俞通源、廖升等海军主力卫的军官,一起先去拜见朱元璋,直接向朱元璋汇报大致情况。

朱元璋收到通报,就把朱桓也从工厂区叫来,让他跟自己一起听海军的汇报。

因为这些行动其实是朱桓的设想,而不是朱元璋自己的。

朱元璋坐在御案后,让内侍在御案侧面摆一张圈椅,让朱桓坐在上面。

廖永安为首的海军军官,得到内侍宣诏之后入内,向朱元璋行礼。

然后廖永安本人作为行动负责人,站在御案后面说明情况。

廖永安先说了攻占对马岛和佐渡的战斗经过,然后说明了勘探和建设的情况:

“陛下,我们安排去虾夷内陆查找煤矿的工匠,按照地图上标出来的范围,真的很快就找到了煤矿。

“直接扒开地表的土层,就能看到可以开采的煤块,是最为坚硬的白煤。

“而在虾夷地北部勘探的工匠,在一条河道中发现了金砂。

“后来在那条河流上游大致锁定了金矿位置。

“虾夷东南部的一条河中发现了铁砂,但目前没有确定是否有大型铁矿。

“在佐渡岛那边,留在岛上的少数当地妇女供述,岛上早就有人发现过金砂,也有倭国人去岛上淘金。

“留在佐渡岛的工匠们,就按照妇女们的指示去查找,果然找到了金砂,而后又大致确定了金矿的位置。

“不过工匠们后来发现,佐渡岛上不止一个地方有金砂。

“后来陆续找到了四个有金砂的地方,还找到了一处直接露头的银矿。”

廖永安来向朱元璋报告的时候,同时带来带来了几个箱子。

里面装的是虾夷地的煤块、金砂、铁砂,以及佐渡岛发现的金砂和银矿石。

廖永安介绍的时候,也直接对看箱子中的样品依次介绍。

朱元璋也亲自拿起这些样品观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小盒装着的金砂。

银矿石通常是粗糙的石头,煤矿更是黑到发白的石头,铁砂就是铁色小颗粒。

但金砂本身就是黄金。

黄金性质非常稳定,不易与其他元素产生化合物。

天然存在的黄金大部分本身就是纯金,只不过通常会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

炼铁是把氧化铁还原成铁。

而炼金通常是把黄金从杂质之中筛选出来。

金砂算是最方便开采的金矿,只用肉眼和手就能挑出来。

沙金附近通常有金矿,是嵌在石头里面的黄金。

就需要砸烂石头浮选烧冶炼了。

朱元璋拿起这些金砂看了看就放下了,最后拿着煤矿有些意外的说:

“竟然有这么多金矿,不过煤矿却只有一处,规模如何?

“还有这铁砂,只有铁砂,但没有铁矿吗?”

朱元璋说着就看向朱桓。

一个地方有什么矿物,朱桓多半比负责勘探的人知道的更清楚。

朱桓确实清楚,虾夷地发现的那个煤矿,是历史上的夕张-石狩煤矿,算是一个大型露天煤矿,储量有五千三百万吨。

朱桓在地图上标出了大致方位,工匠很容易找到相对准确的位置。

至于佐渡岛的金银矿,朱桓虽然不知道具体位置,但是按照后世的统计,大小都算上,总共有五十多个地方,找到也不算难。

按照历史经验,佐渡与虾夷地的两个金矿,黄金总产量有七十多吨。

至于遇佐渡的银矿,应该累计能采出两千三百吨白银。

朱桓回想了一下就自己知道的事情:

“虾夷地的煤矿确实规模挺大的,而且可以露天开采。

“但铁矿规模有限,倭国可以说到处都有铁矿,但这种矿都是铁砂。

“品位虽高,但是规模都很小,传统铁匠炼铁还行,根本供不上大型钢铁厂。

“以后虾夷地可以重点开采这个煤矿,供应以后蒸汽船的消耗。

“佐渡的银矿规模应该挺大的,值得专门重点开采。

“特别找到富矿集中区的时候,每年最多应该能有十万斤左右的银子。

“至于那些金矿,也可以派人去淘,每年最多应该能有六百斤。

“后面的金砂越来越少,淘金成本入不敷出了便停。

“那时候可以允许百姓自己去捞着玩,真的捞到金子,朝廷就按照市价收。

“另外再卖粮食和工具,说不定还能赚钱。”

对于这些金银矿,廖永安、朱亮祖、俞通源这些人,也不是说完全不动心。

但他们在大明本土生活的经验,让他们本能的以为淘金采银困难。

再加之这些都是朱桓标出来的,甚至每年产量应该有多少都知道,这就没有多少能够上下其手的空间了。

至于朱元璋,听到这个产量也是颇为满意。

对于中国的皇帝而言,每年能有几千两黄金的收入,以及一百万两白银的收入,这本身就已经不算低了。

按照现在的金银对比粮食价格算,这两项几乎是大明天下赋税的十分之一了。

更重要的是,金银矿产出的是贵金属货币,不是税收。

西班牙控制美洲的时候,美洲殖民地的平均年收入,价值不过两百多万两。

这与西班牙王室在欧洲那不勒斯领地的税收大致相当。

按照当时的银价计算的话,相当于当时明朝税收的二十分之一。

但美洲提供的那可是贵金属货币,而那不勒斯提供的仅仅是税收而已。

税收是市场上现有货币,在政府和民间流动的记录,相当于从果树上摘果子。

贵金属货币,是市场之外供应的,额外出现的新的货币,相当于发钞。

新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出去之后,能增加后续每年都能获得的税收规模,这相当于种植新的果树了。

不过当时的税收也是金银,导致货币和税收难以区分。

西班牙王室也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

单纯将贵金属货币也作为普通财富花掉,引爆了欧洲和中国的全面通货膨胀。

银价持续跌了几百年,他们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汇来粉饰:价格革命。

朱亮祖、廖升等人也意识不到货币与税收的区别。

朱元璋跟朱桓讨论过之后,能够意识到这种差异了,但没有跟将领们讲。

朱元璋觉得这帮大老粗也听不懂。

说完了矿产的事情,朱元璋就问起了拓荒的事情。

朱亮祖作为陆军代表来说明:

“今年入冬之前,镇倭卫收获了一季麦子。

“虾夷地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怎么热,而且夏天不不缺水。

“那边年年下大雪,土地应该比较肥。

“麦子能种活,也能正常成熟,今年种的虽然晚了一点,但是产量也不低。

“明年如果种的早一点,可能比中原的产量还高。

“而且那边冬天不太冷,还有特别大的雪,以后可以试试秋天种。

“那样春天就不用浇水了,雪化了就能开始长。

“说不定产量能更高一点。”

虾夷地的泥土里面其实有火山灰,所以土壤算是比较肥沃的。

夏季的气温也足够小麦生长,雨水也比较充沛,与长江两岸地区相当。

现代改良过的小麦,能种一季冬小麦,再种一季夏小麦。

现在大明的小麦只是传统麦种,只在春天种一季的话,应该不影响生长。

朱元璋听完颇为满意的说:

“能种田,不缺雨水,冬季还不算冷,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渔获。

“这就算是个好地方了,应该比辽东都容易开拓。”

朱亮祖点头称是:

“相比中原可能差点,因为冬天比较长,得囤足够多的粮食过冬。

“但相比辽东那地方,确实算是好的了,就是雪真的大。”

只要能种由的地方,大明人就算没有现代手段,也能用传统方式开垦和占据。

朱元璋了解完去年行动的情况,随口追问他们有没有补充的:

“还有什么要说明或者请示的吗?”

几个人对望一眼,最后廖升说了一下倭商小林重弘的事情:

“那个叫小林重弘的倭商,臣让他给足利义诠送信,去了之后就没有回来。

“他的那些伙计,还有一半留在虾夷干活,不知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没有直接决定,先看了一眼朱桓。

朱桓看着几个海军将领:

“这倭商既然给你们送信,那现在就算是大明海军的信使了吧。

“他被足利义诠给扣下了,海军不能不管吧?”

廖永忠呵呵笑着解释:

“殿下,一般的商人看到我们这种当兵的,那都是躲都来不及呢。

“这倭商就算是没有被足利义诠扣下,他自己大概也是不敢再回来的。

“他大概也是觉得,咱们不可能去倭国,专门把他给抓出来。”

旁边的朱亮祖也觉得廖永忠说得有理:

“殿下,那不过就是个倭商,俺们让他去给倭酋送信,就没想着他能回来。

“您也不用放在心上,咱们就请示一下圣上,怎么处理他剩下的伙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