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明吴王 > 第119章 骨嵬前卫镇倭千户所

第119章 骨嵬前卫镇倭千户所

随船的天文生们,一边观察天际的景象,一边跟身边的人解释:

“北方的纬度越高,也就是越靠近北极,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白昼越短。

“真正的北极极点之处,夏季太阳可终日不落,冬季太阳也一天不出。

“极点之处的一年便宛如一日一夜。

“南极则与北极恰好相反,北极之夏,便是南极之冬。”

廖升作为海军将领,需要了解天文地理知识,随船天文生算是他们的老师。

这两年廖升已经知道了很多天文和地理知识现在听到天文生又在念叻,便顺着这个话跟其他的人说:

“大家都知道,越往南越热,越往北越冷。

“但是往南到一个点之后,就会也开始变冷了。

“世界最南端和最北端一样冷。”

文阿但不花听到这里就忍不住追问:

“以将军的意思,那大地的南端,也有和江南一样温暖,四季分明的地方吗?”

廖升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天文生。

一个天文生笑着说:

“应该是有,但有这样地方之前,首先要有陆地,若只有大海也无益。

“若是温暖之地只有海洋,反而极寒之地反而有陆地,同样没有用处。

“不过具体如何,还要海军将来去勘察,去确认到底如何。”

现场的这些人里面,文阿但不花是见识最广的人了。

毕竟是有枢密副使的官职,在蒙古人里面也算是文化人和高层了。

文阿但不花曾经听人说过,漠北越往北的白天越短的事情,也听人说过极北天际的彩光之事。

但他自己从来没有到达过,都完全没有听说过南半球的事情。

现在自己跟着大明的船队,来到了传说中的地方,又知道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消息。

原来他们那些伟大的祖先们,也就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雄鹰们,也始终只能在北方的草原上翱翔,从来未曾抵达过南方的世界。

忽必烈的军队最远抵达过爪哇岛,那仍然是最为炎热的南方,还没有进入再次变得温暖的地方,更不用说变得凉爽甚至寒冷的地方了。

而且,忽必烈最终也没有占领爪硅岛。

忽必烈也不知道前往倭国外海,前往倭国北方虾夷地的路线,也不知道虾夷地和骨鬼是紧挨着的两座大型岛屿。

如果从外海前往黑龙江入口,比从内陆过去方便快捷多了,可以运送数万人前往。

现在自己知道的事情,比曾经的忽必烈都要多了。

除了文阿但不花之外,其他的蒙古牧民和努尔干、骨鬼岛的别领们,更是对所有的这一切都感到新奇和惊讶,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消息。

这样的航行又持续了两天,周围能看到的海冰越来越多了。

这天上午,文阿借了廖升的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远处的冰块。

心中想到了南方夏天的事情,便忍不住对廖升说:

“将军,既然这里有这么多冰块,为何不带回去一些?

“反正咱们一路航行这么久,船舱里面留下了很大的地方吧?

把海上的冰捞起来,应该也不费劲吧“咱们反正都还要回到南方去,顺路梢回去一些冰块,也能用来消暑。”

周围的大部分人,听到这个建议都觉得有道理。

存储冰和运输冰确实是一门生意。

而且自己来都来了,空着船舱回去,跟带一些冰回去,并没有什么区别。

冰块只要足够多,并且紧密的堆在一起,融化的就会非常缓慢。

冬天能够结冰的地方,王公贵族都会让仆人在冬天采集冰块,存储在巨大的地窖里面,等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既然如此,那到夏天同样会结冰的地方,用船运送冰块回去也没有问题。

不过不能在海上采冰。

廖升却根据自己任务上的说明提醒,反过来提醒文阿但不花等人说:

“海上的浮冰看似不起眼,但浮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

“水面以下可能有一座山那么大。

“大船不明就里的靠近,可能直接船毁人亡。

“海上的冰不干净,富贵人家不会用,普通百姓用不起。”

文阿但不花愣然:

“看来是我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廖升呵呵轻笑,却反过来鼓励说:

“指挥使愿意给大明海军出谋划策是好事。

“这次用不上,以后也未必用不上,我会报上去的。

“这些海冰虽然不能取,但说不定可以找适合采冰的地方呢。”

文阿但不花有些尴尬,但也感受到了对方的尊重。

虽然说的可能只是客套话,但只要愿意说,就比直接嘲讽好太多了。

廖升观察海绵浮冰越来越多,担心继续前进会遇到危险。

再加之这时候的风也变成了东北风,想要继续前进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廖升的任务勘探也已经完成,便让天文生记下当前准确经纬度,然后下令返航。

顺着流鬼半岛海岸线南下,勘察了千岛群岛的准确位置,从虾夷地外侧绕过,回到当初的登陆地。

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居民点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片简陋的木头房子。

廖升把随船前来的牧民、奴儿干附近的土着召集起来说:

“大明朝廷将在这里开荒建城。

“这里夏季温度虽然不高,但冬季也并不寒冷,只是刚刚结冰的程度。

这个海湾在冬季也不会封冻。

“岛屿上丛林密布,岛屿东部和北部鱼类繁多,非常适合打猎捕鱼。

“如果有愿意来这里定居、打猎、捕鱼、养马的,朝廷可以额外给一笔赏赐。

“至少铁锅、刀枪、渔具、马具、盐巴、茶叶,朝廷都会赏赐。

“只要过来,朝廷都直接赏赐给一整套。

“不过只要来了就是军户,就要配合朝廷的军队防备南边的倭寇。

“若有倭寇来袭,要跟着军队一起剿灭。”

廖升讲完,周围的牧民和猎户都将信将疑,有部落头领忍不住反问说:

“请问将军,这里夏秋季节这么凉快,冬天还能不冷吗?”

廖升也不过多解释,不亲眼见过解释也没用:

“我还能骗你们吗?大家若是不信,可以在这里过一个冬天。

“这个海湾若是完全封冻了,若是冻得你们在这里受不了,明年再回去就是。

“大明海军会发给你们棉衣,给你们工具在这里修筑土屋。”

鉴于廖升这一路上的信誉都挺好,他们这一路也跟着见了大世面。

对于牧民而言,他们已经知道这岛比耽罗岛大得多。

所以随行的两百多个牧民中,有将近一百个愿意留下来试试。

对于努尔干和骨鬼的猎户和渔民而言,这个岛明显比黑龙江口更加靠南。

就算冬天会结冰,也肯定比努尔干城暖和。

特别是骨鬼的猎户和渔民,他们与虾夷地的土着血缘关系很近,

双方的语言都是可以勉强互通的,他们大多知道这片岛屿南端的情况更好。

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大型船只,没有能力快速跨海航行过来。

关键是,也不确定能不能打过南方的部落,

现在有大明船队带他们过来,还有大明的军队支持他们,那胆子就大了。

以至于三百个猎户和渔民中,有将近两百个想要过来试试。

廖升把他们编入大明海军骨鬼前卫镇倭千户所,

随船火兵中愿意留下来的官兵,都编入这个这个千户所担任军官。

安排两艘船,把不愿意留下的送回到努尔干和骨鬼。

大船的绝大部分船员,除了少量留守看护船只,都尽量上岸去,一起建设土木住房和围墙。

伐木囤积足够多的木头,作为居民过冬取暖用的燃料。

小船则去海上捕鱼,做成鱼干存储起来。

普通火兵分头干活,打猎、捕鱼、伐木、建房子都去做,

决定留下来这里的火兵军官们,则带着骨鬼岛来的猎户和渔民,深入虾夷地内陆丛林,招揽和收拢本地土着。

夷州孤悬海中,周围没有其他大规模陆地岛上很多野人还是母系社会,以前也没有与中原朝廷直接接触过,所以大明可以直接强行讨平控制起来。

而虾夷地的位置就过于重要,关系到未来的新洲航线稳定。

虾夷地周围有面积广阔的骨鬼岛和倭国本州岛。

虾夷土着在骨鬼岛远亲已经被元朝招揽,现在又成了大明的藩属。

关键是旁边有倭国,倭国北方虽然人口稀少,但也已经有人在虾夷地活动了。

大明如果不顾后果的清理虾夷地,很可能会让虾夷与倭国合作。

所以对待虾夷土着,还是要尽量用招揽的方法。

对内陆的虾夷土着,尽量招揽成为和骨鬼地类似的羁摩藩属。

对沿海的虾夷,尽量招揽他们与大明移民共同生活,成为内藩卫所军户。

让大明移民与土着合作,在虾夷地沿海建设置居点和堡垒,防止倭人插手虾夷地。

这些地方未来也应该成为进攻、掠夺倭国的前沿据点。

廖升在虾夷地忙活了一个月多,一直等到北风完全稳定下来的时候,才指挥大舰队离开虾夷地。

把大部分富裕的粮食留下来,帮助留在这里的官兵百姓过冬。

从耽罗岛带来的马匹,也全部留在岛上使用。

另外留下两艘万石海船,四艘五千石的小船,让他们继续在岛屿周边捕鱼,或者紧急疏散到努尔干去。

此时镇倭所已经有了一千五百多人。

其中一百多火兵军官,将近两百骨鬼移民,不到一百耽罗岛牧民,剩下的都是招揽来的虾夷部落。

众人囤积了大量的木材、鱼干、咸鱼、肉干。

特别是鱼肉,这海里的鱼好象无穷无尽一样,一网下去就是一大群。

当天出海,当天回来,很容易把船舱捞满,

最开始还是用小船去捕鱼,后来干脆换成万石海船出去帮助运送了。

虾夷地冬天不算很冷,这个港口还不会结冰,就算是存储的食物不够吃,也可以再出海去捕鱼。

周围都是原始森林,枯树枝和木头到处都是,随时都可以再次补充木材。

廖升安顿好了留在这里的移民,便带着不愿留下来的大部分火兵,以及文阿但不花和不愿留下来的牧民,离开虾夷地向南航行。

这次顺着倭国鲸海一侧的海岸线,持续观测勘探海岸线和岛屿情况。

专门确认倭岛北侧一个较大岛屿的位置,也就是历史上的佐渡金山所在的岛。

最终再次穿过高丽海峡回到东海,把文阿但不花和牧民送回耽罗岛。

自己率领船队跨过东海,在十一月初回到了应天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