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大明吴王 > 第67章 甲片

第67章 甲片

朱桓拟定的钢铁联合治炼测试流程之中,治炼和检验流程是持续滚动循环的。

高炉开炉之后,本来就不能随便停火,转炉工作的这段时间,高炉仍在继续熔炼铁水。

朱桓还专门准备了两个转炉,轮流炼化高炉熔炼出的铁水。

在第一批铸锭冷却的过程中,二号转炉其实已经接上了第二炉铁水。

按照既定的测试计划,二号转炉的鼓风时间缩短了一半。

当第二炉铁水也浇筑出来,铸锭逐渐成型之后,铁匠们再次马上去做了简单测试。

然后铁匠再次非常兴奋的来向朱元璋和朱桓汇报:

“禀大王,公子,这第二炉出来就是钢了,应该算是公子所说的硬钢,很硬但仍有轫性。

“这是非常好的刀枪、盔甲材料。

“真的能直接出钢,直接铸造出钢锭了,而且几乎没有废料。

“几乎是只需要一石生铁水,就能炼出将近一石钢锭来,这简直就是神迹啊。”

生铁水几乎全部变成熟铁,已经让工匠们惊叹至极了。

现在还能让生铁水直接成钢,更是让工匠们感觉自己是在做梦。

这种炼钢的效率,相比以往的所有手段,都提升了十倍甚至百倍也不止。

朱元璋对这种事情同样敏感。

虽然早就知道自己这儿子能力超群,虽然对他当初说的话也都选择了认可,否则不会专门调派这么多的工匠和资源,让他来搞这个所谓的测试用钢铁厂。

现在他当初宣称的事情,终于真的做成功了,真的直接铸造出了所谓的硬钢。

想象是想象,规划是规划,这些东西真的做成功,就象梦想终于成功的时候,所造成的冲击力和惊喜都仍然巨大。

朱元璋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发现这个草草创建起来的所谓测试用的钢铁厂,一天就能生产数百套盔甲所需的甲片。

这钢铁厂一个时辰能炼两到三炉钢,一炉钢就有二十到三十石重,一石钢能制造两到三套铠甲。

这样一天就能生产一千五到两千套铠甲所需的甲片,一个月就能生产五万套铠甲所需的甲片。

一年能生产六十万套以上—

就算是算给马也披全甲,再配上军队所有全部兵器,一年的钢铁产量至少能武装十万全甲骑兵。

朱元璋仔细算了至少三遍,发现确实就是这么个结果。

关键是按照这个冶炼速度和花费,这绝对算不上什么劳民伤财之举。

这也就是以前打造几千全甲骑兵的耗费。

朱元璋的表情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但是双手已经紧紧的抓住了椅子扶手。

朱元璋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跳起来。

朱元璋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的时候,心中已经只剩下了一个茫然的念头了:

“这还只是测试用的钢铁厂?正式的钢铁厂规模肯定更大?

“我上哪儿弄这么多铁料和熟煤来给他炼?”

馀九成等工部来的官员,以及下面干活的工匠们,这时候都已经麻木了。

当初的织布机就是这样,现在的钢铁治炼也是这样,都是宛如做梦一样的提升。

以前如果有人说,能把织布速度提升十几倍,能把炼钢速度提升几十倍,那肯定会被自己认为是在发疯说梦话,现在自己却亲眼看到了这种提升。

馀九成感觉自己就象在梦游一样,有些麻木和茫然的按照计划指挥工人干活。

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新变化,这位小公子以后还能做出什么来。

朱桓本人倒是现场所有人中最为镇定的,因为他早就预料到将会出现这种的情况。

甚至现在还稍微有些遗撼。

现在没有标准化的检测办法,只能让铁匠凭借经验判断,铸造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然后按照表现出来的性能反向命名和分类。

与此同时,朱桓还在心中感慨和揣测,铁匠口中所谓的好铁跟好钢,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的钢铁厂的话,不知道能不能算是合格产品。

现在听到铁匠们的回报,朱桓的心态主要是松了口气,知道东西终究做出来了:

“好,后面第三炉的鼓风时间,应该介于第一炉和第二炉之间,看是否能炼出软钢来“同时我再强调一遍,把这些时间和用料数量都仔细记下来,后面会经常用到。”

朱桓一如既往的叮嘱所有人,注意保留原始数据,以备后期使用。

馀九成和过来报告的铁匠都赶紧答应着:

“遵命。”

官员和工人们继续忙碌,按照朱桓拟定的流程继续治炼和测试。

第三炉铁水,确实直接治炼获得了中碳钢,属于朱桓跟工匠们划分的软钢。

第四炉铁水,在第二炉硬钢的基础上,稍微多加一点锰铁和石英。

尝试炼制适合生产弹簧、冲头、车刀、钻头的工具钢。

第五炉铁水,尝试炼制一炉高锰钢。

高锰钢流动性很差,浇筑温度阈值很小,若是温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在热处理时断裂。

以当前这种手工作坊级别的工艺水平,基本不可能用高锰钢浇筑大件物品。

朱桓不用实际测试就能预料到,断裂报废比例肯定高的离谱。

由于高锰钢耐磨和抗冲击性能极强,这意味着成品非常难以加工,只能直接铸造成型。

这一炉高锰钢水冶炼完成之后,一半浇筑成最方便处理的盔甲钢片。

一半浇筑成塑形长杆、凹面锤头等工具以及刀具。

等待铸件成型之后就迅速取出,用铁刷清理干净沾染的砂砾,送进保温的瓷窑之中。

让瓷窑保持烧制陶器的热量,也就是一千度出头,这样持续保温两个小时。

保温结束之后再次取出,等待热量稍微降低,马上用水淬火。

这件事情非常仔细,朱桓让瓷窑工和瓷工专门盯着,耐心仔细处理这炉最特殊的钢。

高锰钢直接浇筑出来,直接冷却之后,机械性能并没有什么优势。

需要再次加热、保温、淬火之后才能使用。

这炉锰钢虽然浇筑出来了,但短时间内也不知道是不是做成功了,还要等后续工序完成。

在此期间,高炉和转炉也不会停工,继续冶炼普通钢材并用于铸造。

并且从这一炉钢水开始,不再浇筑成为普通铸锭。

开始使用制作好的各种模具,铸造出最终的实际产品,然后开始测试产品性能。

用熟铁铸造长条铳板,用于卷制和锻造火铳管,也就是枪管。

用硬钢铸造普通盔甲甲片,以及镗刀、车刀、冲头、钻头、法条、弹簧等工具和材料用软钢铸造轴承、齿轮、车轴、螺栓、气缸、活塞、飞轮等零部件。

还有测试性质的野战火炮管、铸钢火铳等物品。

正常情况下,一条治炼生产线,只会直接生产极少量甚至一两种产品。

根本不会象现在这样,持续浇筑各种不同的东西。

但朱桓这个钢铁厂,就是一个验证用的钢铁厂,才会准备如此复杂多变的模具。

朱桓要将这些未来可能用到的东西,都尽快铸造出来一批测试性能。

然后才能决定,下一步制造什么机器,研发什么工艺。

具体是大规模锻造火铳管,还是直接铸造早期铳管,要不要试试开始攻关蒸汽机等等。

在检查材料性能的过程中,这个钢铁厂将继续循环生产下去。

直到高炉和转炉耐火内衬变形破损无法控制,不得不更换耐火炉衬的时候才会停工。

随着冶炼和铸造持续进行,前几炉钢铁铸件陆续完全冷却下来。

此前闲着的铁匠们便开始忙活起来,检查和确认铸件的外观和总体性能。

对需要继续加工的配件继续加工。

到了下午的时候,馀九成带着几个工匠,将大部分中小尺寸铸件都检出几件。

在几个架板上依次排开,抬着来到朱元璋和朱桓面前。

朱元璋和朱桓两父子等了大半天,终于能够直接上手柄玩这些铸造出来的东西了。

朱元璋和朱桓都首先拿起了最中间的几块甲片。

馀九成在旁边介绍:

“大王、公子,这是公子专门制造的硬甲钢。

“按照铁匠的初步检查,这种硬钢比生铁还要坚固、耐磨。

“关键是还有较好的轫性和弹性。

“用刀剑劈砍基本不会凹陷,只会留下一道道划痕。

“就算是用斧头大力劈砍,也需要非常大的力气,才能在甲片上砍出凹陷或者崩裂。

“关键是不需要和传统锻铁那样持续锻打。

“只需要铸造成型,保温淬火之后,整体上敲击一遍,就能迅速整体硬化。”

朱元璋听馀九成这么说,就有些难以置信:

“不需要锻打?”

朱元璋不听其他人解释,直接亲自上手去测试。

将一个甲片放在架板上,用钉子插进甲片上的铆钉孔,将甲片钉在架板上。

拿出随身带着的一把匕首,右手握紧用力的凿了一下。

只听咔嚓一声响,几点火星进射而出,匕首的尖已经完全崩掉了。

而甲片上只留下了一个不太明显的小坑。

朱元璋看着这个结果就有些愣神,让给工匠把甲片再次翘起来,拿在眼前仔细观察。

朱元璋刚才凿那一下,就如果是以前的锻铁甲片,就算是不能直接桶穿,也会在表面留下一个大坑,或者是完全弯折起来。

而眼前这块甲片几乎毫发无损。

朱元璋有些不信邪,双手握紧甲片两端,用力的掰了一下。

发现确实能够掰动,且稍微松手马上恢复原状。

说明这钢不但坚硬至极,而且拥有生铁不具备的轫性和弹性,所以才不会捅刺中直接贯穿,只是有少量的变形。

朱元璋确认了甲片的性能之后,眼神之中透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

“好,真的是好钢,竟然只需要短短两个时辰就能直接铸成。

“不过按照桓儿的说法,这种硬甲钢非常难以炼制,铸造回火时非常容易断裂。

“那这一炉钢淬火完成后,总共碎裂了多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