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界中,用剑者不在少数,但能称之为剑修的寥寥无几!
便是谢南乔,她虽用剑,却也与那些纯粹的剑修不同。
真正的剑修,以心神性命滋养一剑,人剑不分,道途唯孤唯傲,
信奉的是“一剑破万法”的极简之道,乃至结丹之时,体内凝聚的也非传统金丹,而是一枚无坚不摧的剑丸。
几乎从不使用其他法器,唯有一剑而!
而谢南乔目前所修行的,更多是剑中之意,而非剑本身
但这并无妨,大道三千,殊途同归,
她已然凭借自身天赋与《沧海真诀》,走出了自己的道途,甚至蕴养出了剑意雏形。
如今所缺的,正是那斩破最后迷障的“灵光一闪”。
片刻后,一袭青衫的谢南乔悄然而至,步履轻盈。
她未敢直接闯入,只在洞府之外悄悄探出半个身子,
清冷的面容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色,落在怔怔出神的陈行远身上。
忍不住轻声唤道,
“师兄?”
陈行远回过神,眼底带着暖意,轻笑摇头,
“来了?鬼鬼祟祟的躲在门口做什么,进来。”
见他没有异样,谢南乔这才脚步轻快地走到他对面,熟练地盘膝坐下,单手支着下巴,好奇地凑近了些,
“师兄,方才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这副带着几分俏皮的模样,与平日人前的清冷截然不同。
陈行远忍不住伸出食指,用指腹在她额间轻轻一推,
“在给某些人想办法,剑道上的关隘该如何迈过去。”
结合他先前讲道时的异常,谢南乔心中立刻有了猜测,双眸瞬间亮了起来,
身子不自觉地又往前倾了倾,一脸期盼,
“那师兄……可是为我找到办法了?”
随着她的靠近,一股她身上独有的清香悄然萦绕在鼻尖,这一次,陈行远没有如往常般刻意避开。
“就你机灵。”
陈行远不再多言,眼底笑意敛去,转为一丝郑重。
并指如剑,轻轻点向谢南乔眉心。
识海之中,太清道鼎微微一震,鼎内一缕澄澈清辉如受指引,顺着他的指尖,渡入谢南乔的识海。
“静心凝神,此乃‘悟道清光’,可助你涤荡心尘,照见真意,你仔细感受一下!”
谢南乔立刻依言端坐,闭目凝神。
片刻之后,她猛地睁开双眼,眸中尽是难以置信的震撼,唇瓣微张,
“师兄,这……”
“此乃我的机缘,事关重大,不必多问。”
“你安心闭关。”
“好!师兄等我好消息。”
话音落下,人已化作一道蓝光消失!
安排妥当后,陈行远目光落回鼎内剩馀两缕“悟道清光”上。
深吸一口气,不再尤豫,引导其中一缕融入自身。
“嗡——”
仿佛洪钟大吕在神魂深处敲响,一股清凉感瞬间席卷全身。
他的五感开始变得无比敏锐,思维速度更是以惊人的幅度攀升……
一切与“悟性”相关的层面,都在发生着急速蜕变。
他不再耽搁,挥手激活守护阵法,盘膝坐下。
整个人彻底沉入悟道之中,开始全力参悟困扰他多年的《金鳞潮声刀诀》。
谢南乔距离剑意只差半步,他又何尝不是?
刀气化形圆满多年,他所欠缺的,正是这踏入真正刀意门坎的最后一道契机!
时光荏苒,五年匆匆而过。
如今的太一观人才济济,早已不是当年小猫两三只的光景。
即便陈行远与谢南乔这两位内核同时闭关,宗门的运转依旧井然有序!
董虎、石铁牛自然而然的接棒,将太一大醮的后续事宜处理得妥帖周到;
周元临危受命,开始临时执掌庶务殿,将一应杂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担起了身为太一首座的职责。
丹堂在李时青筑基失败外出游历之后,便由苏砚正式执掌,柳芸从旁辅佐!
炼丹一道的发展,也并未因此停滞;
包云则按照名单,继续为凌霄卫物色新人,操练不辍。
直到这一日,沉红衣如过去五年中的每一日般,静坐于谷口。
忽然,她似有所感,蓦然抬头。
只见谷中常年不散的云雾此刻剧烈翻涌,仿佛无形之手在其中搅动。
周遭的天地灵气变得异常狂暴,如百川归海般向着谷内疯狂汇聚。
然而,等异象,又被一层无形的阵法屏障牢牢锁在山谷之内。
自外界看去,依旧是云淡风轻,
唯有她置身谷口,方能感受到那股令人心悸的灵压与山谷深处那正节节攀升的气息。
沉红衣冰冷的眼眸中终于泛起一丝波澜,化作一声轻叹,
“五年了……你终于要突破了。”
恰在此时,包云也因察觉到后山灵气异动匆匆赶来。
刚至谷口,脚步便是一顿,脸上瞬间涌上欣喜,
“沉、沉师叔!这灵压……莫非是掌教师伯即将突破筑基后期?”
沉红衣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紧锁着翻腾的谷内,语气也恢复了清越,
“灵气灌体已至关键,此刻不容惊扰。你速去后山入口处亲自值守,任何人不得靠近半步。”
“弟子遵命!”
包云闻言,精神大振,立刻应下,朝着谷内深深一揖,随即转身,化作一道迅捷的遁光,直奔后山入口而去。
洞府之内,陈行远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精光一闪而逝,那是筑基后期灵力充盈的外显,可他脸上却寻不到半分破境后的欣喜,反而被一层凝重笼罩。
五年!整整五年苦修,借助“悟道清光”这等逆天神物,刀意,却依旧未成!
至于修为突破至筑基后期,反倒成了在刀道前路受阻之下,顺手而为的事。
不过也有好消息,
这一次,借由清光带来的超然视角,他终于拨开了迷雾,察觉到了原因!
并非他悟性不够,其根源,竟在于他所修的《金鳞潮声刀诀》本身,仿佛缺失了某种东西!
如同一条真龙被抽去了脊骨,空具其形,难显其神。
故而让他领悟刀意时频频受阻!
“功法传自东海,其缺失的内核部分,恐怕还需着落在源头之上,方能寻得一线契机……”
“若不然,便只能凭借悟道清光,耗费心血自行推演后续,硬生生走出一条独属于我的新路。”
“然而,创法演道,岂是易事?前路茫茫,暂且……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陈行远心中暗叹!
既然前路暂时受阻,便需另辟他径,执拗只会浪费悟道清光。
刀意难成,他便开始在阵法方面下功夫!
三年参透《小衍阵数》,晋为二阶中品阵法师,
剩馀的两年开始在识海中推演、构建一个全新的、独属于太一观的复合型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