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县城隍法域,内核神殿。
林默的神念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在虚空中缓缓勾勒。他面前悬浮着一块取自北疆洲地脉深处的“戊土精金”,这是一种常用于炼制土行法器的上佳灵材,质地坚韧,内蕴浑厚沉稳的大地之气。
他并非要炼制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器,而是在进行一次大胆的实践——尝试将刚刚领悟的“归墟意”融入最基础的炼器过程之中。
神念引动,一缕淡金色的神力包裹住戊土精金,开始按照最常规的炼器法门,灼烧、提纯、塑形。一切如常,精金在神力炼化下逐渐软化,杂质被剔除,散发出温润的黄光。
关键的一步到来。当精金处于将凝未凝的最佳状态时,林默分出一丝比之前实验时更细微、控制更为精妙的“归墟意”。这并非直接调用那缕危险的“异质气息”,而是他根据之前的观察与感悟,以自身神力模拟出的、一种趋向于“平衡”与“中和”的特殊力场。
这丝力场如同无形的涟漪,悄然融入正在塑形的精金内部。
瞬间,林默感知到精金内部原本活跃而略显躁动的土行灵力,仿佛被注入了一种奇异的“镇静剂”。灵力流转变得更加平稳、内敛,原本因高温炼化而产生的一些微小结构应力,也在这种力场的作用下被悄然抚平、弥合。整个材料的灵性并未受损,反而变得更加纯粹、均匀,仿佛去除了所有毛刺的玉石,光华内蕴。
片刻后,神力收敛,一枚造型古朴、色泽暗黄、触手温润的玉佩悬浮在空中。它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有耀眼宝光,也没有强大的能量波动。
林默将其摄入手心,仔细感知。
“成功了……”他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枚以“归墟意”辅助炼制的戊土玉佩,其材质本身并未发生质变,依旧是戊土精金。但其内部结构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均衡状态,灵力传导效率提升了约三成,更重要的是,其稳定性极高,对各类能量冲击(无论是阳刚的烈火还是阴寒的鬼气)的耐受性都有了显著增强。若以通俗比喻,之前的戊土精金是坚硬的石块,而现在这枚,则是被千锤百炼、去除了所有内部遐疵的精钢。
“归墟意,并非创造,而是‘优化’,是促使事物趋向于其自身最稳定、最和谐的状态。”林默明悟更深,“用于炼器,可提升材质,稳定结构。若用于布阵,或许能增强阵法节点的稳定性,降低能量内耗,甚至提升对特定混乱能量的抗性?”
他心念一动,开始推演将“归墟意”应用于神域防御阵法,或者赐予信徒的护身符录之中的可能性。这无疑是一条极具潜力的道路,虽然目前只能进行最基础的应用,且消耗心神巨大,但前景广阔。
同时,他也开始思考,这种趋向“平衡”的力量,是否也能用于治疔?用于调和信徒体内因各种原因(如诡气侵蚀、修炼岔气、旧伤暗疾)导致的阴阳失衡、五行紊乱?若能成功,其对信仰的巩固、对生灵的庇护,将产生深远影响。
…
北疆洲州府,机密研究院。
孙老先生团队对空间褶皱的研究陷入了僵局。所有已知的探测手段,都无法穿透那层稳定的“外壳”,窥探其内部结构。之际,一位名叫墨芸的年轻女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思路。
“孙老,各位前辈,”墨芸声音不大,却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执着,“我们是否陷入了思维定式?总想着用更强的能量去‘轰击’或者用更精密的仪器去‘透视’这些褶皱。但既然它们如此稳定,抗拒一切外来探知,我们何不尝试……‘倾听’?”
“倾听?”一位老修士疑惑道,“空间褶皱并非生命,如何倾听?”
“并非用耳朵去听,”墨芸解释道,同时调出了一组复杂的能量频谱图,“大家看,这是我们持续监测这些褶皱时,捕获到的背景空间波动。正常情况下,空间背景波动是混沌无序的,如同白噪音。但在靠近这些褶皱的特定方位和特定频率段,我注意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涟漪。”
她将频谱图放大,指向几个几乎淹没在噪音中的、周期性重复的细微峰值。“这些涟漪的强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频率也超出了常规探测范围,但其重复模式非常稳定。我怀疑,这或许不是褶皱本身发出的‘声音’,而是外部空间波动(比如遥远星辰的引力波、甚至是我们尚未认知的某种宇宙背景辐射)在穿过这些褶皱时,被其独特的结构‘调制’后产生的特殊回响!”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为之一振。如果无法直接探测褶皱内部,那么通过分析其对外部波动的“调制”效果,是否就能间接反推出其内部的部分结构特性?
孙老先生立刻拍板:“成立专项小组,由墨芸牵头,调配所有相关资源,全力研究这种‘空间调制回声’!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突破口!”
新的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院再次忙碌起来。各种高伶敏度的空间波动接收数组被架设起来,对准葬星坑方向,试图捕捉更多、更清淅的“回声”信号。
…
永黯冰原,母巢深处。
“哀嚎冰谷”之战的数据被彻底消化。母皇的意志冰冷地计算着得失,并迅速下达了新的进化指令。
针对“深蓝统御者”在精神冲击下的脆弱性问题,母皇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统御者。它开始尝试构建一种“分布式精神网络”。新型的“深蓝统御者”体积更小,数量更多,它们之间通过生物质神经索进行高速信息交换,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指挥集群。即使其中个别单位受到干扰或损毁,整个指挥网络依然能够维持基本运作,大大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
同时,母皇开始培育一种全新的辅助单位——“寂灭孢子囊”。这种单位本身不具备强大战斗力,形如一个移动的、布满孔洞的肉瘤。它能够存储并远程喷射出大量微小的“寂灭孢子”。这些孢子接触到目标后,会迅速释放微弱的寂灭能量,虽然无法造成致命伤害,但能有效干扰敌人的能量运转,侵蚀其防护屏障,并为“深寒编织者”的寂灭力场和“寂灭金刚甲蜚”的攻击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寂灭金刚甲蜚”的防御,母皇采纳了更极端的方案。它提取了冰魄魔猿骨骼与甲壳中最坚韧的部分基因串行,融合寂灭能量,培育出了新一代的“重装寂灭金刚甲蜚”。其甲壳厚度增加了近一倍,内部结构更加致密,专门针对强大的物理冲击进行了优化,代价是机动性有所下降。
而“深寒编织者”的寂灭力场,则被赋予了更强的“渗透”特性。新的力场波动频率可以根据遭遇的敌人屏障特性进行微调,如同万能钥匙般,尝试查找能量屏障最薄弱的谐振点进行穿透。
完成初步进化的新一批单位,开始在母巢内部的仿真战场中进行对抗性测试。冰冷的厮杀在不见天日的地下腔室中反复上演,优胜劣汰,只有最适应、最强大的个体才会被保留下来,作为下一阶段扩张的基石。
母皇的意志扫过这些在厮杀中不断进化的造物,冰冷的内核中,只有一个目标——变得更强,更适应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直至……吞噬或同化一切阻碍。
…
青林法域中,林默结束了又一次对“归墟意”的细微操控练习,神念微动,感知到了州府研究院方向传来的一丝极其微弱、但带着某种“探索”意味的空间波动,也感应到了极北之地那愈发凝聚、冰冷的进化意志。
“都在努力啊……”他轻声自语,目光平静中带着一丝锐利,“技术的进步,力量的积累……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道路与意志的碰撞。”
他收敛心神,继续沉浸于对神道与“归墟意”的探索之中。风暴来临前的宁静,往往最为珍贵。他必须在这有限的宁静里,积蓄足够的力量,以应对那注定到来的、更加猛烈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