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璋在造船厂看了战船的建造,又马不停蹄的检阅了靖海军,刚回到应天城就听到了科举的事儿,
他这才反应过来历史上是发生过这样的事的,虽然他改变了一些,但有些事还是没有变,
这件事现在都成了应天城百姓茶馀饭后的谈资了。
“爷,咱直接进宫?”李小歪在一旁问道,
“进,怎么不进。”朱瑞璋拍了拍马鞍,“陛下指不定正挠着头骂娘呢,我得去给他顺顺毛。”
话音刚落,他一夹马腹,径直朝着皇宫方向去。
守门的侍卫见是秦王殿下,连问都不问就敞开了宫门,
这应天城里,也就这位秦王敢骑着马往宫里闯,换旁人早被大卸八块了。
乾清宫内,老朱正背着手在殿里转圈,案上摆着那份惹祸的榜单,旁边还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南北两榜”四个字。
听见殿外熟悉的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道:“你可算回来了!再晚一步,咱非得把宋濂那老儿的胡子薅了不可!”
朱瑞璋随手柄披风扔给内侍,径直走到案边拿起榜单扫了一眼,
又抓起南北榜的字条,嗤笑一声:“这是嫂子的主意吧?嫂子这法子够妙啊,你咋还愁眉苦脸的?”
“这都能看出来?”老朱有些吃惊的问道。
“那当然!”朱瑞璋笑着点头,总不能说自己先知先觉吧?
“妙是妙!”老朱瞪了他一眼,“刚才妹子跟咱说的时候,咱也觉得透亮,
可转念一想,北榜的卷子谁来审?宋濂那帮人还在狱里蹲着呢,朱文正那小子只会拎刀砍人,难道让你去?”
“我去就我去。”朱瑞璋往椅子上一坐,拿起案上的凉茶灌了一口,
“不过审卷子就算了,我看字头疼。但选官的章程我能定,南北榜的进士,都别往翰林院塞,
全派去辽东、北平这些地方,要么跟着李文忠筑城,要么跟着徐达练军,实打实干事的才留用。”
老朱眼睛一亮:“这话说到咱心坎里了!辽东刚平,缺的就是能扛事的人。
那些南方学子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让他们算粮草、管驿站,未必有北方学子实在,所以得练。”
他说着往朱瑞璋身边凑了凑,声音压低,“但咱怕北榜的人觉得自己是‘凑数的’,南榜的又傲气,到时候朝堂上再掐起来。”
“这还不简单?”朱瑞璋挑眉,
“反正南北两榜都是同属进士出身,同样官职俸禄一样,升迁只看政绩不看榜次。
你再搞个‘同殿观政’,让南北榜的头几名跟着大臣们上朝听差,谁能耐大谁露脸,不就没人敢说闲话了?”
老朱猛地一拍大腿:“就你鬼点子多!早知道你回来能解决,咱刚才就不跟李善长置气了。
那老小子跪在地上哭丧,说自己是淮西人,怕被人说是帮着南人搞鬼,差点没把咱烦死。”
“李善长就是想太多。”朱瑞璋摇了摇头,
“他要是真有那心思,早被你扒皮了。对了,宋濂他们咋处理?真要查舞弊?”
“查个屁!”老朱翻了个白眼,
“妹子跟咱说了,狱里条件差,别把老臣折腾坏了。咱已经让人把他们挪到大理寺软监了,好吃好喝伺候着。
等文正那边查完,就说‘文风差异致误’,放出来官复原职。”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得敲打敲打,让他们下次阅卷别光盯着辞藻,多看看实在东西。”
朱瑞璋点头,刚要再说东征的事,殿外传来内侍的通报:“陛下,秦王殿下,北方学子代表在宫门外求见,说要面陈冤屈。”
“这群王八蛋,一刻都不消停。”老朱骂道:“咱圣旨都写好了,就差用印了,就不能等会儿?”
“来得正好!”朱瑞璋起身,“我去会会他们,你在里头等着,我保准把这事儿平了。”
老朱无奈一笑:“去吧去吧,别把人吓着。上次你在朝堂上怼胡惟庸,吓得御史台的人好几天不敢说话。”
朱瑞璋没理他的调侃,大步走出乾清宫。
宫门口黑压压跪了一片人,为首的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儒,正是之前在贡院哭骂的那位,旁边还站着一群年轻学子,脸上满是倔强。
见朱瑞璋出来,老儒连忙磕头:“草民张秉忠,叩见秦王殿下!求殿下为北方学子做主啊!”
“起来说话。”
朱瑞璋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地上凉,都起来。”
张秉忠等人迟疑着起身,眼神里满是期待与不安。
朱瑞璋扫了他们一眼,开门见山:“你们的冤屈,陛下知道了,本王也知道了。
北方历经战乱,读书不易,这一点,我们比谁都清楚,
当年陛下在淮西起兵,多少北方汉子跟着咱出生入死,他们的娃想读本书,得跑几十里路找残篇断简,这份苦,谁能不懂?”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痛处,几个年轻学子眼圈瞬间红了。
张秉忠颤声道:“殿下若真知晓,为何榜单上竟无一北方学子?难道我北地学子真的不如人?”
“不是不如人。”
朱瑞璋解释道,“北方初定,很多学子还来不及准备恩科考试,还有部分学子因北方山路崎岖,距离南京较远未能及时赶上,所以才出了这档子事。”
他话锋一转,提高声音:“但陛下说了,大明的天下是南北百姓一起打下来的,取士也得一碗水端平!
待会儿陛下就会下旨,设南北两榜,南榜取三十六个名额,还是原来的榜单;
北方学子重新考一场,北榜再取三十六个,真有才学的,不会误了你们的前程,
若是技不如人,那就怪不得别人,而且你们在京城逗留的花费,朝廷给你们报销!”
说完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张秉忠老泪纵横,又要磕头,被朱瑞璋叫住:“别磕了,赶紧回去告诉其他学子,安心等备考。要是谁敢再造谣生事,衙门可就要拿人了!”
等学子们散去,朱瑞璋刚回乾清宫,就见老朱正对着他傻笑。
“怎么样?咱秦王出马,一个顶俩吧?”朱瑞璋挑眉。
“得意个屁。”老朱扔给他一块糕点,“对了,东征的战船咋样了?”
“战船造得挺快,反正东征是大差不差了。”朱瑞璋应道。
老朱点了点头,“对了,高丽的使者快到了,这事儿你知道的吧?”
“锦衣卫的人说了,估计也就这两天就到。”朱瑞璋有些笃定的说道,
“我估摸着他们是怕咱打倭国的时候顺手收拾他们,想先来探探口风。
到时候我去接待,保准让他们乖乖听话,说不定还能讹点粮草出来。”
老朱哈哈大笑:“有时候咱就喜欢你这浑劲儿。行了,你先回府歇着,晚上咱去你那儿蹭饭,看看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