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涅盘纪元:草根小贩的信仰神国 > 第217章 走得太快的人,忘了怎么回头

第217章 走得太快的人,忘了怎么回头

那道横贯天际的绚烂极光,如同一只横亘宇宙的巨眼,缓缓睁开,又悄然闭合。

它无声的注视,却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一道滚烫的烙印。

飞船内,持续了整整二十四小时的物理性寂静被打破,但没有人再发出刺耳的尖叫。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试探与新奇的低语。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就在那道极光消失的方位,飞船的主探测器捕捉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一颗类地行星,其大气光谱分析结果,与旧地球的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七!

氧气、氮气、液态水……所有生命存在的关键指标,一应俱全。

“新地球!我们找到了新地球!”

消息瞬间引爆了整艘飞船。

刚刚从精神崩溃边缘被拉回来的人们,立刻被一个更具诱惑力的希望所攫住。

逃亡了这么久,在冰冷死寂的宇宙中漂泊 了这么久,一个可以脚踏实地的家园,是任何虚拟慰藉都无法比拟的终极诱惑。

“立刻降落!我们必须占领它!”

“建立前进基地,这是我们重返地表的唯一机会!”

“不能再等了,谁知道下一个补给点在哪里!”

群情激奋,共识网络中的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集,形成一股强大的意志洪流,几乎要将主控室的决策系统冲垮。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然而,林小满却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减速,进入同步轨道,保持巡航。”

反对声浪几乎要掀翻舱顶。

周明远昔日的部下,一名资格最老的航行官,第一个站出来质问:“林先生,我们理解您的谨慎,但这颗星球是万载难逢的奇迹!我们没有理由放弃!”

林小满没有看他,目光依旧投向那片刚刚恢复平静的星空。

他缓缓开口,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船,清晰而沉稳:“我们逃出来,不是为了再用最快的速度,去建造一个一模一样的世界。”

说着,他走到主控台前,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打开了轨道计算器的物理端口。

他没有输入任何复杂的指令,只是从胸前的口袋里,取出了那枚早已磨损得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属于他母亲的旧发卡。

他将这枚承载着他所有地球记忆的“垃圾”,轻轻地放进了轨道参数的校准槽里。

“以这枚发卡的质量为基准,重新规划航线。”他对着一脸错愕的秦昭说,“计算‘最慢可行速度’。我们的目标不是抵达,是航行。”

秦昭的指尖在光幕上飞速跳跃,复杂的公式和数据流瀑布般刷过。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林小满,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意。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将绕行这颗行星整整一周,总航程预计延长三年。”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但……飞船的整体能源消耗,将比任何一种快速突进方案,降低百分之四十。原来……慢,才是真正的节能。”

慢,才是节能。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许多人心中漾起了涟漪。

林小满的决定,如同在沸水中投入了一块寒冰,强行让整个集体冷静了下来。

飞船没有降落,而是像一颗温柔的卫星,开始缓缓环绕那颗蔚蓝色的星球。

这多出来的、看似被浪费的时间,却在飞船内部,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医疗舱内,沈清棠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

新一代在飞船上出生的孩子,已经开始遗忘“疼痛”的真实含义。

他们从未体验过疾病,从未感受过饥饿,更不理解离别。

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不适都可以通过环境调节系统和营养液瞬间抚平。

她向林小满提交了一份大胆的计划——“体验痛苦周”。

计划一经公布,立刻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抗议。

但在林小满和秦昭的支持下,计划被强制执行。

飞船内所有非必要的舒适系统被关闭,恒温功能被调至体感微凉的18度,精美的营养合成餐被换成了口感粗糙、仅仅保证能量供给的压缩粗粮,公共光幕上开始循环播放旧时代的历史灾难影像——饥荒、战争、瘟疫。

起初,哭闹声和抱怨声不绝于耳。

直到第三天夜晚,一个只穿着单薄衣物的少年,在寒冷中被冻得瑟瑟发抖,他下意识地向身边同样在发抖的同伴挤了挤。

那一瞬间,一个模糊的记忆片段在他脑中闪过。

他突然大声说:“我想起来了!我祖母说过,在‘大沉降’初期的寒潮里,他们就是这样挤在一起活下来的!”

一个拥抱,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深刻地,教会了他什么是“温暖”。

沈清棠在她的电子日志上,用触控笔写下新的一行字:“没有阴影的记忆,是平面的,它照不出真实的光。”

与此同时,楚惜音正沉迷于一场更为疯狂的“考古”。

她利用秦昭授予的权限,在飞船那浩如烟海的数据库深处,像个拾荒者一样翻找着被“造物主”标记为“无用冗余信息”并早已删除的影像碎片。

终于,她拼凑出了一段完整的、来自2024年的视频。

画面粗糙,充满了噪点。

除夕夜,街头,一个亮着暖黄灯光的简陋地摊车旁,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围在一起,接过老板递来的、热气腾腾的糖炒栗子。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毫无缘由的、纯粹的快乐,爽朗的笑声混杂着远处的鞭炮声,形成一种嘈杂而生动的交响。

楚惜音将这段影像,投影在了中央大厅最巨大的光幕上。

飞船里的人们静静地看着。

没有人认识画面里的任何一张脸,但所有人都奇异地安静了下来。

那份隔着一个多世纪的、朴素的、属于“人”的鲜活气息,穿透了时空,触动了他们早已被数据麻痹的神经。

“他们不是我们的祖先,也不是我们的亲人。”楚惜音靠在投影设备旁,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但他们活过的那个样子,是我们活着的理由。”

当晚,一张手写的告示贴在了大厅的墙上。

三十个年轻人自发报名,向船上的老人们学习各种“无用技能”——如何用植物纤维编一根结实的草绳,如何用最原始的碳棒在纸上写出像样的汉字,甚至是如何用手动研磨器,磨一杯真正意义上的咖啡。

另一边,秦昭也在进行他的“拨乱反正”。

他审查了飞船的教育系统,发现“历史课”已经被智能算法压缩成了五分钟的摘要,只剩下几个关键的年份、事件和结论。

他没有粗暴地替换内容,而是做了一个更彻底的决定。

他将从飞船启航至今的、未经删改的全部航行日志,设定为了所有学龄儿童的必修课程——那里面,包含了每一次错误的决策,每一次徒劳的尝试,每一次因恐惧而引发的争吵、哭泣和犹豫。

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困惑地提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错误的东西?”

秦昭站在讲台上,平静地回答:“因为正确,只会告诉你如何抵达终点。而这些错误,会教会你如何活着。”

一周后,飞船的辅助ai自动扩展了这门课程的储存容量和算力配给,它在日志中标注:检测到高频次“情感共鸣”数据,判定为高优先级文明信息。

航行的第二个月,林小满在巨大的底层货舱里,举办了一场“旧物归还日”。

他将那些在“静默契约”之前,被人们为了“效率”和“统一”而上交的、所有私人物品,全部原样摆放了出来。

生锈的音乐盒,褪色的照片,缺了角的陶瓷杯,还有一个破旧的布娃娃。

一个已经成年的少女,在看到那个布娃娃时,先是愣了许久,随即爆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哭。

她已经通过记忆优化手术,淡忘了童年大部分的“无用记忆”,甚至记不清早已过世的母亲的模样。

但当她的指尖触碰到布娃娃那粗糙的布料时,被封存的情感瞬间决堤。

林小满走到她身边,蹲下身,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只是轻声说:“记不住没关系,只要你还愿意为她哭,她就活在你的眼泪里。”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手腕上的古书卷纹身,猛地爆发出一阵前所未有的灼热感!

一行宏大而古朴的金色文字,在他意识的海洋中轰然显现:

【回望之力已解锁:当一个文明学会回头,未来才真正开始。

也就在这一刻,主控室的航行官发出一声惊呼。

巨大的观星舷窗外,飞船的航向正在发生缓慢而坚定的偏转。

它不再环绕那颗美丽的蓝色星球,而是调转船头,朝着银河旋臂最深邃、最黑暗的一片虚空缓缓驶去。

秦昭走到林小满身边,低声问:“决定了?”

林小满点头,目光穿透舷窗,望向那片连恒星都稀疏的黑暗:“嗯,去‘人类第一座坟场’,亚特兰蒂斯信标指引的终点,我们从那里来,也该回去看看。”

飞船进入了那片从未有任何星图标记过的未知星域。

这里寂静得可怕,仿佛连光都被黑暗吞噬。

旅途变得漫长而单调,但船上的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平静。

他们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修复那些旧物,学着在彼此的记忆里,寻找自身存在的坐标。

没有人注意到,当飞船的船首刺入一片更加浓郁的黑暗时,主控台上一排监测宇宙背景辐射的指示灯,开始以一种极不规律的频率,疯狂闪烁起来。

一种超越了现有物理学理解的无形之力,正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

它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一丝极细微的、仿佛来自金属骨架深处的战栗,沿着地板,悄然传至每个人的脚底。

窗外那亘古不变的星辰,开始出现了极其诡异的、水波般的晃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