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久久小说网 > 老太太重生八零,抛弃儿孙我享福 > 第310章 准备元宵节赚一笔

第310章 准备元宵节赚一笔

正月的天气冷飕飕,绿叶菜可不多,韭菜肯定受欢迎。

“时间差不多了,装车回家。”

李香琴招呼一声,宋红军和老六一起把菜搬上车,用绳子固定结实。

照样是老六骑车,李香琴坐在后面,时间还早,两人慢悠悠的往市里赶。

赶到饺子馆,刚好下午一点半。

李香琴招呼着人卸车,把韭菜留下大半袋,番茄留下十斤,其余的全都带回家,明日一早出摊卖钱。

“大姑,还没来得及吃饭吧,我给你们煮了炝锅面外加一个煎蛋,赶紧趁热吃。”

“好,大冷天喝碗热汤面最暖身。”李香琴招呼老六,一大碗面条下肚,浑身都暖了。

刚复工,店里也不算太忙活,李香琴也没留下帮忙,直接带着老六回家了。

两人把菜搬到屋子里,老六就一屁股瘫在椅子上了。

“你正月十六开学,有没有作业?这一个寒假也没见你写。”一个连作业都不写的人,指望他能学多好?

“放寒假前,老师就把作业布置了,最后几天没课,全班一起赶作业,放假那天我就写完了。”

提起寒假作业,老六立马就嘚瑟了。

“那行,开学之前,你就跟着我卖菜吧。”

“没问题。”老六一点没反抗,答应很顺溜。

李香琴看了眼钟表,母子俩各自午休。

等睡醒,天色已经黄昏了。

李香琴用凉水洗把脸,让自己清醒点,打开煤炉子,准备晚饭。

蒸了一小锅的米饭,再用咸肉煸炒个小青菜,一个番茄鸡蛋,一个汤,足够她们娘三吃了。

第二天五点半,李香琴就起床了,先把早餐买回来,招呼老六起床吃饭,准备出发。

“妈,今日是不是起太早了?”老六揉着眼睛,年前都是六点才起的。

“市场上人多不好走,早去早安顿。”李香琴一根油条一碗豆浆下肚,便开始装车。

等老六吃完,刚六点出头。

母子俩骑着三轮车赶到市场时,很多摊贩已经到了,正在整理货品。

“可不嘛,年前种植的番茄,没赶上过年,只能在元宵节前卖一波了。”

李香琴招呼着老六,把摊位清扫干净,铺上布单,把准备好的番茄,韭菜和小青菜整齐的摆出来。

“大娘种的大棚蔬菜,好看又好吃。”孟甜看着红彤彤的番茄,笑眯眯的夸赞一句。

李香琴种的黄瓜番茄,她都尝过了,或许是水分足的原因,口感好的很。

年前,还收到李香琴送的黄瓜青菜,家里人喜欢的不得了,一直让她好好谢谢人家。

这么贵的蔬菜,说送就送了,怎么看都是爽快人。

这就是反季蔬菜的魅力。

早上七点,买菜的人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两人也不唠嗑了,各自回到摊位上,时刻准备着。

说话间,王妈挎着篮子走过来,看到案台上的番茄,眼睛一亮。

“这番茄真新鲜,咋卖的?”

“昨天才摘下来的,保证酸甜可口,价格跟年前一样,四块一斤,小青菜韭菜便宜,两块一斤。”

王妈一听价格,忍不住皱了下眉头,“春节都过去了,价格还这么高?”

“冬天反季蔬菜不好种,费时费力,其实跟春节没啥关系,只要温度不回暖,暖棚的消耗每天都很大。”

春节过去了,这不还有元宵节么?这一茬的番茄,本来就是为元宵节准备的。

“暖棚出品的番茄,品质好的很,又大又圆还红艳艳,和元宵节很应景。不管是凉拌还是炒着吃,或是用来包饺子,都是一绝。”

番茄鸡蛋饺子,番茄牛肉饺子,爆汁,老少皆宜。

李香琴不余遗力的夸赞着自家的蔬菜,总之一句话,自己筐里没烂杏。

王妈听着她的夸赞,确实没啥可反驳的,品相确实不错。

想着过几天就是元宵节,家里还有宴会要办,也没犹豫,直接开口。

“先给我来五斤吧,带回去尝尝口感。”

“好嘞。”

李香琴赶紧拿起盘秤,高高的称了五斤,倒入王妈的篮子里。

“吃好直接来,近十天,我每天早上都来出摊……之后隔三差五的也来,就是时间不固定了。”

这一茬的番茄,她会尽量的在元宵节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多卖一部分,剩余的一点,偶尔出个摊就行。

王妈点头,又要了三斤韭菜两斤小青菜,付了钱,挎着篮子回家。

开张之后,一斤两斤三斤的,不停事的往外出。

虽然没有年前疯抢的架势,但一早上也没闲着。

他们这个地界,不进三月,天气都不会回暖,绿叶蔬菜都是极少的,一旦出现,就很受欢迎。

什么时候,都不缺有钱人。人手头宽裕,都不会亏待自己。

早上八点半,她带来的蔬菜,就卖的差多了,只剩下半袋子小青菜。

李香琴也不着急,看着老六冻的通红的脸,从饼干盒子里拿出一块钱递给他,

“剩下这一点我自己可以,你去买点吃的暖暖。”

老六接过钱,塞到兜里,搓了搓耳朵,跺了跺脚,一路小跑的去烧饼摊子。

他最爱的高炉烧饼夹肉盒,咬一口,那种喷香的感觉能幸福一整天。

看着老六兴冲冲地去买吃的,旁边的孟甜忍不住笑了起来,“大娘,你这个小儿子真是乖巧孝顺,冻得脸都青了,都没抱怨。”

“以前跟只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烦人的很。这阵子确实懂事不少,看着都顺眼了。”

闲着没事她也想了,自从揪着老六跟着干活,这娃才开始改变的。

虽然刚开始抱怨连天,好在也坚持下来了,之后慢慢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

之后她总结,想让孩子体谅爸妈,除了棍棒教育,还带让他们参与体力劳动改造。

想想也是,伟人都知道让年轻人下乡参与劳动改造,肯定是有好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